道德推理与道德行为关系的元分析*
效应,工具,1问题提出,1道德心理学中的两个视角,2道德推理,道德判断,3道德行为,4道德推理与道德行为的关系,5道德推理与道德行为关系的调节变量,1道德推理测量工具的类型,2被试年龄阶段,2研究方法,1文献搜索,2文献纳入的
吴 鹏 刘华山(1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武汉 430062)(2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3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9)
1 问题提出
在哲学领域, 存在一个千百年来都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到底是情绪还是认知决定着人的道德?古今中外, 有很多学者对这个问题发表过观点。在众多观点中, 以休谟(David Hume)和康德(Immanuel Kant)两派的思想最具代表性。休谟认为情感驱动我们的道德判断, 理性可以对道德判断发挥作用, 但它必须依靠情感。他认为在人类的道德中, 非理性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与之相反, 康德的观点认为理性才是影响道德判断的首要因素, 推理决定着道德判断, 非理性不能影响道德判断。与休谟和康德的截然相反的观点相对应, 现代心理学的道德理论存在着两种相对立的视角。
1.1 道德心理学中的两个视角
现代心理学对于道德的早期研究持有一个普遍的观点—— 人类有意识的道德推理决定着后续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这一思想是源自皮亚杰(Jean Piaget)和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从心理学角度对道德发展的开创性研究, 他们共同的理论假设就是个体的道德发展阶段是以其不同的道德推理水平来划分。显然, 这一理论的哲学根源是康德的理性主义。康德的理性主义强调有意识的推理在道德判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当需要我们判断行为或决定的对错时, 个体是通过将外在的推理原则应用到一个具体情境中(Murphy, Wilde, Ogden,Barnard, & Caldera, 2009)。据此哲学思想, 皮亚杰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道德发展理论, 这也就成为心理学中道德研究的开创性、基石性理论。此后, 另一位道德心理学家科尔伯格, 在皮亚杰的基础上提出来自己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都认为道德判断来自道德推理, 他们只强调和承认认知因素对道德判断的作用, 不承认非认知因素的作用。自此之后, 广大道德心理研究者均秉承他们的道德判断的认知观而开展道德心理学的研究。因此, 到目前为止的大量道德心理学的研究探讨了道德推理的重要作用。
另外一个道德心理学的理论视角, 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心理学开始重视实证研究, 道德心理学者认为推理并不重要。比如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就认为人们的判断来自于无意识的动机和感觉, 然后才会用公众接受的理由进行辩解。而行为主义学家将道德推理看作道德行为的附带结果, 认为道德行为只是社会奖励或惩罚的结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2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