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14年第11期
编号:1061830
人工语法学习中意识加工的渐进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6日 心理学报 2014年第11期
区段,分数,1前言,1内隐学习中的意识性研究,2内隐学习意识性研究的新取向—渐进意识,1分布式表征理论,2边缘意识(Fringeconsciousness)假说,3人工语法学习范式与渐进意识,1人工语法范式,2意识测量技术—
     张润来 刘电芝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苏州 215006)

    1 前言

    1.1 内隐学习中的意识性研究

    自Reber (1967)在限定状态人工语法学习的研究中发现内隐学习现象以来, 内隐学习已经成为认知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早期的研究中, 内隐学习因其与外显学习在意识加工程度上的显著差异而引起学术界的关注。Reber将它定义为一种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规则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个体虽然无法意识到或无法说出控制行为的规则内容, 但任务绩效却表明个体习得了相关的规则知识。尽管其他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先后提出了多种定义(Berry & Dienes, 1993; Frensch, 1998), 但这些定义大多建立在这样的共识之上, 即内隐学习涉及意识加工程度较低的认知过程, 并以此成为有别于主动学习的独立的人类学习形态。郭秀艳(2003)指出, 内隐学习的特征包括:自动性, 即内隐学习发生于无意识的学习中, 在复杂任务中表现出相对于意识加工的优势; 抽象性, 即内隐学习习得的是抽象的规则知识; 理解性, 指内隐学习所习得的知识可以部分地被意识提取, 但提取程度不如外显学习; 抗干扰性, 指内隐学习不受年龄、智商、次级任务等生理、环境差异的影响, 与外显加工相比具有较小的个体差异和总体变异。这四个特征不同程度上都可以归结到无意识加工的参与, 无意识性是内隐学习研究的立身之本, 对学习活动中意识加工程度的探测是考察内隐学习机理的最重要的研究途径。

    学习科学致力于探讨学习活动中的两个核心问题:知识如何习得?知识如何表征?而缄默知识概念的提出(Polanyi, 1966)和内隐学习研究的兴起使得人类学习的概念范围大大扩展, 于是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知识的习得与提取的意识加工程度如何。内隐学习早期的研究遵循意识的二分逻辑, 将意识与无意识成分截然对立, 致力于学习表现和主观感受的分离, 追求无意识加工的实证依据。然而,意识现象的复杂性使得我们对无意识世界的探讨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在已有的内隐学习研究中,在同一个实验设计内施用不同的意识测量方法, 或是同一种意识测量方法施用于不同的实验设计中,往往会出现不一致的甚至是矛盾的结果(Rünger &Frensch, 2010)。由于内隐学习是在缺乏意识性内省认知的情况下发生的, 它的存在一直受到学术界的质疑(Norman, Price, & Duff, 2006)。Seth (2008)指出,目前在认知领域采用的所有意识测量手段, 无论是主观方法还是客观方法, 都不可能是对意识的直接测量, 因为无法采用客观方法来完全有效地直接测量作为主观存在的意识现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50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