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情绪概念理解中的空间隐喻*
符号,1前言,2实验1,1实验目的,2实验方法,2.1被试,2.2实验设计,2.3实验材料与程序,3结果与分析,3实验2,4讨论,5结论
沈曼琼 谢久书,2 张 昆 李 莹 曾楚轩 王瑞明(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心理学院, 广州 510631) (2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 香港 999077)
1 前言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 是思维最基本的单位。通过概念, 可以把复杂的现象变成简单且更容易理解的认知类别。因此, 概念加工(conceptual processing)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Murphy, 2002)。对于概念加工的方式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命题符号理论和知觉符号理论。命题符号理论(Propositional Symbol Systems)认为概念是以一种抽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 与躯体经验没有直接联系。而基于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知觉符号理论(Perceptual Symbol Systems)认为, 概念形成植根于普遍的躯体经验, 特别是空间经验, 是人们对身体和空间认识的结果, 抽象概念通过隐喻(metaphor)来表征(Gibbs, 2006; Lakoff & Johnson, 2009)。关于概念表征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母语的概念表征上, 并且这类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同一感觉通道内的概念加工和知觉信息的关系。而二语是个人后期习得的语言,如果二语与母语的概念表征形式不同, 这种不同会不会表现在感觉加工中呢?如果概念加工和知觉加工涉及不同的感觉通道, 情况又如何呢?因此,本研究从跨语言和跨通道两方面来探讨抽象概念的加工问题。
概念的表征方式直接决定了认知系统的工作模式。因此, 探讨概念表征的本质对解决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 对于概念表征方式(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的探讨存在非常大的分歧, 有两类截然不同的理论观点。一种是传统的命题符号理论, 属于非模态符号理论(Amodal Symbol Systems)的一种(Newell & Simon,1972)。命题符号理论认为知识以一种抽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 这些抽象的符号(称为命题符号)通过命题网络相互联结, 随着经验的增加和知识的积累, 命题网络不断扩大, 人类认知系统的加工能力也不断增强。另一种是基于具身认知的知觉符号理论, 该理论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谢久书, 张常青, 王瑞明, 陆直, 2011)。这一理论是Barsalou (1999)受认知科学主流之外的哲学思潮的影响, 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知识表征理论。该理论自提出以后, 受到哲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也倾向支持该理论(王瑞明, 莫雷, 李利, 王穗苹, 吴俊, 200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40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