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14年第11期
编号:1061840
社会排斥情境下自我关注变化的性别差异*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6日 心理学报 2014年第11期
效能,程度,变量,1引言,2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1社会排斥和需求-威胁模型,2性别和需求威胁,3需求威胁与自我关注,3实验1,1实验设计,2数据分析与结果,4实验2,5实验3,6实验4,7结论与讨论
     王紫薇 涂 平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1)

    1 引言

    社会排斥作为近期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已经从社会学的范畴慢慢走入心理学的视野。社会学中社会排斥反映了社会结构的不平等, 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加以体现; 而心理学范畴中的社会排斥则关注日常社会关系中的社会排斥, 探究人们的情感、认知、行为甚至生理反应。社会排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 比如无法加入其他人的闲聊, 和朋友关系破裂, 或者没有接到同事的生日晚会邀请, 故而研究日常社会排斥对个体的影响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人类是一种社会型动物, 这种社会属性根植于人类的进化历史过程中。人类在早期发展过程中通过群居的方式来保证安全和促进繁衍, 因为在社群结构中人类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共同促进族群的发展(Baumeister, Dewall, Ciarocco, & Twenge,2005; Twenge, Baumeister, DeWall, Ciarocco, &Bartels, 2007)。而获得个体所在社会的接纳对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有学者总结道,社会接纳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3个基本方面, 分别是资源、参与度和生活质量(Levitas et al., 2007)。

    社会排斥在生活中广泛存在, 会在认知、情感、行为、甚至健康等诸多方面对个体产生影响(Dewall,Maner, & Rouby, 2009)。不过随着社会排斥作用研究的逐渐增加, 互相冲突的发现也逐渐产生。在一些研究中, 接收社会排斥操控的被试表现出了对于重建社会关系的强烈兴趣以及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倾向, 比如更希望认识新的朋友, 和他人一起工作,给自己的搭档分配更多的酬劳(Maner, Dewall,Baumeister, & Schaller, 2007), 更倾向于在社会困境中与他人合作(Ouwerkerk, Kerr, Gallucci, & Van Lange, 2005), 购买可以体现群体身份的产品, 附和他人的消费方式, 甚至为了获取他人认同而吸毒(Mead, Baumeister, Stillman, Rawn, & Vohs, 2011)。但在另外一些研究中, 被排斥的被试却表现出了更多反社会行为倾向, 比如对他人持有更具敌意的评价并实行更具敌意的行为(DeWall, Twenge, Gitter,& Baumeister, 2009), 对他人的工作申请提出更消极的评价, 给他人制造更多的噪音(Twenge,Baumeister, Tice, & Stucke, 2001), 减少捐款金额,更少的志愿活动意愿及合作意愿(Twenge et al.,200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10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