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对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
参数值,指向性,1引言,2实验1弥散性情绪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1实验设计,2被试,3材料,4实验程序,5结果分析,6讨论,3实验2指向性情绪对不同感染途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5结果与分析,4总
王 沛 王雪枫 陈庆伟1 引言
长久以来, 情绪被认为是导致刻板印象的认知顽固性以及刻板印象表达的主要原因(Allport, 1954;Lippman, 1922; 王沛, 2002)。有关情绪影响刻板印象表达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90年代开展的群体或群体成员信息加工过程中的知觉者心境效应。Stroessner, Hamilton和Mackie (1992)发现:与中性条件相比, 处于积极或消极心境条件下的被试不太可能发现某个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差异程度, 并由此低估了整个群体的变异性。对群体差异的不敏感往往使得人们将相似或相同的特征赋予某一群体的全体成员, 而忽略了成员间的实际差异。Wilder(1993)也发现:高焦虑被试不大可能对群体成员加以区分, 而是将某一群体知觉为一个整体, 同化其中表现出不同特征的个体成员。此类研究表明, 诱发心境条件下的被试更依赖刻板印象。后续相关研究(Bodenhausen, Kramer, & Süsser, 1994; Bodenhausen, Sheppard, & Kramer, 1994; Park & Banaji,2000)发现, 不同效价弥散情绪条件下的被试在结果上出现了分离, 并且大多数研究支持“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更依赖刻板印象”的假设。但是并非所有的消极情绪都会削弱刻板印象的表达。在 Bodenhausen等(1994)的模拟陪审团研究中, 愤怒情绪状态下的陪审员的反应与愉快状态下的陪审员基本一致。同样地, DeSteno, Dasgupta, Bartlett和Cajdric(2004)也发现:愤怒而非一般消极情绪促进了对外群体的内隐刻板印象表达。这一结果被解释为是由于愤怒和一般性消极情绪与群际关系的相关程度不同。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研究方法和测量技术的限制, 这些研究仅仅关注情绪对外显刻板印象表达的影响, 关于情绪如何影响内隐刻板印象的表达以及其内在机制如何等问题, 未能进行论证或解释。
所谓内隐刻板印象的表达(expression of implicitly measured stereotypes), 是指间接测量方法所观测到的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及其程度(Huntsinger,Sinclair, & Clore, 2009)。Huntsinger等人(2009)通过音乐唤醒的方法诱发被试的积极或消极情绪(心境),然后测量其在随后的武器识别任务(weapon-identification task; Payne, 2001, 2005)中内隐刻板印象的表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9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