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转弯对语篇空间情境模型建构的影响*
次数,距离,1前言,2实验1学习探测+回指解决范式下语篇理解中的路径转弯效应,1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2研究方法,2.1研究工具,2.2被试,2.3实验材料,2.4实验设计,2.5实验程序,3实验结果和分析,4讨论,3实验
陈洁彬 鲁忠义(1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石家庄 050024)(2衡水学院教育系,衡水 053000)
1 前言
情境模型的研究是语篇理解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且构成认知心理学的重要领域。20世纪80年代,van Dijk和Knitsch(1983)提出了语篇理解的情境模型,把语篇理解的过程分成3个层次:表层编码(surface code)、语篇命题库(text base)和情境模型(situation models)。表层编码是对语篇中的字、词、短语及其间的语言学关系进行编码所形成的表征,即对语篇的遣词造句有所了解;语篇命题库是对维持语篇语义的一系列命题以及层级关系所形成的表征;情境模型则是读者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对语篇所描述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一系列信息进行推理或演绎而形成的心理上的微观世界,即对语篇内容的体验和理解。到90年代中期,Zwaan,Langston和Graesser(1995)结合自己大量的实验研究,提出了语篇理解过程中建构情境模型的新理论——“事件标记模型”(event-indexing model)。该模型认为,读者在理解过程中形成情境模型至少要考虑到五个维度,即空间(space)、时间(time)、因果(causation)、意图(intentionality)和主人公(protagonist)。本研究就是试图对情境模型建构中空间维度的表征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语篇阅读理解中的空间路径转弯效应的探究,进一步了解人类阅读理解的机制。
自1985年Perrig和Kintsch证实了语篇理解中空间情境模型的存在后,引起了许多心理学家对空间情境模型的研究兴趣。Morrow,Bower和Greenspan(1989)的研究认为,读者会追随主人公的视角,无条件地实时更新空间情境模型,不需任何线索。Zwaan和Radvansky(1998)的事件标记模型更是认为,每一个进入读者工作记忆的信息如果与当前模型存在不一致均会导致当前情境模型的更新以整合新的变化。de Vega(1995)却认为空间维度的更新不是千篇一律自动发生的,而是一种线索依赖的回溯加工,只有具备了一定条件——当读者遇到空间转换时或者语篇中提供相关空间的提取线索时更新才会发生。另外在实验材料上的差异也会影响空间情境模型的更新,Morrow等人(1989)要求被试先学习建筑布局图然后完成语篇阅读及相关任务,Zwaan,Radvansky和Hilliard(1998)进行了不学习布局图的验证实验,O’Brien和 Albrecht(1992)则以自然阅读的方式进行实验,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结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29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