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15年第3期
编号:1061790
汉语口语产生中音节和音段的促进和抑制效应*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23日 心理学报 2015年第3期
音韵,编码,1引言,2实验1:单词形式编码中的音节和音段促进效应,1方法,2结果,3讨论,3实验2发声阶段的音节和音段抑制效应,4实验3语音编码阶段的音节和音段抑制效应,5总讨论
     岳 源 张清芳,2

    (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101) (2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 100872)

    1 引言

    言语产生是将思想转化为具体言语的过程。一般认为言语产生包括三种类型的心理过程:首先是概念化过程, 即讲话者明确要用言语表达什么概念;第二是言语组织阶段, 即为所表达的概念选择适当的词汇, 建立词汇的语法结构和发音结构; 第三是发音阶段,即将选择的词汇通过一定的肌肉运动程序用外显的声音表达出来(Roelofs, 1992)。人类表达语言的过程是非常迅速的, 上述三个过程可以在大约600~700 ms之内完成(Levelt, Roelofs, Meyer,Helenius, & Salmelin, 1998)。言语组织阶段是口语产生中的核心, 又被称之为词汇通达, 包括了两个阶段:词条选择和单词形式编码。单词形式编码过程可进一步细分为词素音位编码、音韵编码和语音编码三个过程。在词素音位编码过程, 讲话者根据词条选择阶段所得到的词汇选择相应的词素及其句法特征。在音韵编码过程, 根据词素选择音段和节律结构, 并进行音节化, 将音段与节律结构中的音节节点联系起来。在语音编码过程选择音节程序节点为发音做好准备(Dell, 1986; Roelofs, 1997; Levelt,Roelofs, & Meyer, 1999)。音韵编码的单元和加工方式一直是言语产生研究的争论焦点之一。

    口语产生的两大理论模型对于音韵编码的单元和加工方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Dell (1986, 1988)根据语误分析的结果提出的单词形式编码模型认为:音韵编码的单元包括了音素、音节、音节的组成成分及其语音特征。音韵编码过程中音节的组成部分(首音、核心元音和尾音)同时得到激活后被插入音节框架结构。当一个词素包含多个音节时, 音节的加工是从左至右序列进行的。对于单个音节内部的编码方式, Dell未提出任何具体的假设。Roelofs(1997)提出的 WEAVER (Word-form Encoding by Activation and VERification)模型是目前为止最为详细的单词形式编码模型。在该模型框架中, 音韵编码的单元是音素, 单个音节内部的音韵编码是一个增长式的编码过程, 从音节的首音开始到核心元音最后到尾音(Levelt et al., 1999)。关于音韵编码的单元和加工方式, 两类模型之间存在激烈争论。Dell认为音韵编码的单元可以是音节或音素, 音节内部的音素可以同时被激活并插入音节框架; 而 Levelt等认为音韵编码的单元是音素, 音素以序列的方式从左至右被插入音节框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07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