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议者的意图、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对不同年龄回应者公平行为的影响*
分配,1问题提出,2实验一分离意图,绝对收益对公平行为的作用,1研究目的,2研究假设,3方法,4结果与分析,5讨论,3实验二意图,绝对收益对公平行为的作用及其发展,4总讨论,5结论
梁福成 王心怡 唐卫海(1天津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 天津 300387) (2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天津 300074)(3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天津 300387)
1 问题提出
公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与目标, 是维护合作所必需的行为规范。公平行为的实质是对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的权衡, 因而实验经济学家常采用博弈范式来探讨公平。最后通牒博弈(ultimatum game, 简称 UG)是测量公平偏好的有效工具之一,其标准范式是被试与匿名他人搭配为一组分配一笔固定数目的金钱, 其中一人是提议者(proposer),负责分配金钱并提出分配方案(offer)。另一人是回应者(responder), 负责接受或拒绝方案。若回应者接受则按照提议者的方案进行分配; 若拒绝则两个人均什么也得不到。标准的博弈理论预期, 提议者会尽可能地给回应者最小单位的份额, 而回应者最合理的策略是接受任何大于0的方案。然而, 实验结果却与预期完全相反, 以往UG实验的研究数据可总结为:(1) 提议者分给回应者的数额很少超过50%或低于 20%, 一般所给数额的范围是 40%~50%; (2) 回应者不会拒绝50%左右的数额, 但对低于20%的数额的拒绝率相当高(Camerer, 2003)。
是不是这笔“意外之财”引发了人们的公平考虑呢?Güth和 Kocher (2013)解释道:提议者给出较公平的分配方案可能是害怕不公平行为被拒绝,或是受公平考虑的驱使; 而回应者在决策时不只关心自己的收益, 还会与提议者的收益进行比较, 且当自己的份额低很多时, 会感到受挫。Güth对回应者行为的解释得到了社会效用模型(Handgraaf,Dijk, & Cremer, 2003)的支持, 该模型认为UG中有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两种成分, 绝对收益指个体所得的收益值, 反映人们的自利倾向; 相对收益是指个体收益与他人收益相比所得的值, 反映人们的公平倾向(Blount, 1995)。因而UG中存在两种力量:一种力量希望自己得到越多越好, 一种力量要求平均分配。社会偏好模型则从提议者的意图与收益结果角度对 UG的实验结果给予解释。Rabin (1993)关注意图, 认为当对方表示友好(吝啬)时, 人们也应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辞海》把意图解释为:希望达到某目的的打算。Blount (1995)把人们关注他人意图的原因归结为人类拥有意识这一本质, 认为在社会背景下, 人们可以感知到对方产生某种行为的意图以及对方对该行为的控制力, 从而增加对事件发生原因的关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03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