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惩罚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基于社会规范激活的解释*
频率,个体,1引言,1社会规范与社会规范激活理论,2描述性规范与命令性规范,3第三方惩罚与合作行为,4研究设计,2实验1:描述性和命令性规范对合作行为的影响,1实验目的,2方法,3实验结果,4讨论,3实验2
陈思静 何 铨 马剑虹(1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 (3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4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杭州 310028)
1 引言
“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生动地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第三方惩罚发生的过程。第三方惩罚中实施惩罚的被试是不参与博弈的第三方, 其利益并没有受到其他人的损害, 也没有受到其他人不公平的对待,也就是说, 这种惩罚并不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而且有些惩罚还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因此第三方惩罚也被看作一种利他性惩罚(Fehr & G?chter,2002)。第三方惩罚在人类合作行为的演进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Mifunea, Hashimotoa & Yamagishi,2010), 这种惩罚并不是由于对方侵犯了自己的利益,而是由于对方违背了社会规范(Buckholtz & Marois,2012)。在社会中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行为规范, 就是社会规范(Cialdini, Kallgren & Reno, 1991)。以Fehr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最早把第三方惩罚行为与社会规范联系起来, 认为第三方惩罚行为是社会规范得以产生、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原因(Fehr & Fischbacher,2004b; Tricomi, Rangel, Camerer & O’Doherty, 2010)。
行为经济学家最早在最后通牒博弈中发现了利他性惩罚行为(Thaler, 1988; Gale, Binmore &Samuelson, 1995)。Ostrom (2000)发现人们即使在单次博弈的情况下也会付出成本对非合作行为进行惩罚。Fehr和G?chter (2002)进一步确认了这种现象, 并明确把第三方惩罚定义为一种利他性惩罚。第三方惩罚对特定个体造成了损失, 同时惩罚的主体也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可以说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但这种行为在不同文化的社会中都是普遍存在的(Henrich et al., 2010)。这些研究虽然指出了社会规范在第三方惩罚中的重要作用, 但并没有对不同社会规范的影响作出进一步比较分析。社会规范除了代表“应如何做”的命令性规范(injunctive norms), 还有代表“大多数人如何做”的描述性规范(descriptive norms)。有关第三方惩罚的多数研究所涉及的社会规范都是命令性规范, 但社会心理学对两种规范的研究表明, 很多情况下描述性规范对个体的影响更大(Cialdini et al., 1991)。此外, 绝大多数研究只看到了第三方惩罚对合作行为的促进, 很少有研究分析在不同情境下第三方惩罚对合作行为是否存在不同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8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