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创伤暴露程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核心信念挑战、主观害怕程度和侵入性反刍的作用*
1问题提出,2方法,1研究对象,2研究工具,3程序及数据处理,3结果,1灾后青少年PTSD的现状,2创伤暴露程度,主观害怕程度和侵入性反刍与PTSD之间的相关,3核心
周 宵 伍新春 袁晓娇 陈杰灵 陈秋燕(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875) (2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 成都 610041)
1 问题提出
2013年4月20日,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此次地震是继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 在四川省发生的一次震级较高的地震, 它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而且给灾后幸存者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 特别对于灾后青少年心理的影响更大。以往的研究发现, 受地震的影响, 震后青少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简称PTSD)等心理问题(Cénat & Derivois, 2014), 其中PTSD是震后最常见的心理问题(Arnberg, Johannesson, &Michel, 2013)。例如, G?k?en, ?ahing?z 和 Annagür(2013)对 2009年土耳其康雅地震 6个月后的 450名青少年研究发现, 有严重PTSD症状的占20.8%,有重度PTSD症状的占28.4%, 有轻微PTSD症状的占20%。汶川地震后, 我国研究者对灾区青少年PTSD的发生率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发现其 PTSD的发生率为21.8% (Wang, Long, Li, & Armour, 2011),甚至有研究发现汶川地震3年后青少年的PTSD发生率仍高达29.6% (Pan et al., 2013)。由于调查时间点、调查的工具等方面的不同(Priebe et al., 2009), 关于震后青少年PTSD发生率的研究结论虽然存在差异, 但都发现震后青少年PTSD有较高的发生率。
为了确认为什么灾后青少年PTSD有较高的发生率,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关注灾后青少年 PTSD现状的同时, 也开始关注影响PTSD的因素。Freedy,Resnick和 Kilpatrick (199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包括PTSD在内的灾难后身心反应的危险因素模型(Risk Factor Model), 强调影响PTSD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性别、年龄等灾难前因子, 亲眼目睹或事后得知他人的被困、受伤、死亡等灾难当下因子(创伤暴露)和灾难之后个体的应对、他人的支持等灾难后因子。其中灾难前和灾难后因子都是以个体暴露于创伤情境为前提, 创伤暴露是影响其创伤后身心反应的首要因素(戴艳等, 2014)。创伤暴露的程度不同, PTSD的严重性和发生率也会随之改变(Grubaugh, Zinzow, Paul, Egede, & Frueh, 2011),Fan, Zhang, Yang, Mo和Liu (2011)的研究发现汶川地震时, 亲身经历地震的青少年比未亲身经历的青少年有更严重的PTSD症状, 甚至有研究发现震后的创伤暴露程度对青少年的PTSD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Ma et al., 2011; 伍新春, 张宇迪, 林崇德,臧伟伟, 201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1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