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15年第6期
编号:1061751
奖赏预期调节局部注意干扰效应*
关键词:正确率,1引言,2实验1,1方法,1.1被试,1.2实验仪器和材料,1.3实验设计和程序,2结果,3小结,3实验2a,1.2实验材料和设计,4实验2b,5总讨论

     纪丽燕 陈宁轩 丁锦红 魏 萍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 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8)

    1 引言

    生活在一个纷繁芜杂的世界中, 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功能保证我们能够加工某些刺激, 同时忽略或抑制另外一些无关刺激。在对目标刺激的选择和对无关刺激的抑制过程中存在着一种现象—局部注意干扰效应(Localized attentional interference, LAI)。具体来讲, 局部注意干扰效应是指在视觉搜索任务中, 要求被试同时搜索在空间上分离的两个刺激,或者在目标周围存在任务无关的干扰刺激时, 刺激间相互干扰的现象。这种干扰表现为, 随着两个目标刺激或目标与干扰刺激间距离的减小, 被试的反应时反而上升, 正确率下降(Bahcall & Kowler, 1999;Hilimire, Mounts, Parks, & Corballis, 2009; McCarley& Mounts, 2008; Mounts, 2000a, 2000b, 2005; Wei,Lü, Müller, & Zhou, 2008)。

    近年来, 局部注意干扰效应得到了很多实验研究结果的支持(Hilimire, Mounts, Parks, & Corballis,2009, 2010, 2011; Mounts, 2000a, 2000b, 2005;McCarley, Mounts & Kramer, 2004; McCarley &Mounts, 2007; Wei et al., 2008)。局部注意干扰效应的研究通常采用视觉搜索范式, 包括单目标视觉搜索范式和双目标视觉搜索范式。采用双目标搜索范式的研究通常采用相同-不同辨别任务。例如,Bahcall和Kowler (1999)要求被试辨别线索化位置上的两个字母是否相同, 并且操纵了两个线索化位置的距离。研究结果显示, 随着两个线索化位置的距离减小, 被试的辨别正确率也随之下降, 即出现了显著的局部注意干扰现象。如果不采用空间线索提示目标出现的位置, 直接采用双目标搜索范式要求被试判断搜索集中两个颜色奇异项的形状是否相同, 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Mounts, 2005; McCarley& Mounts, 2007; McCarley et al., 2004)。这说明, 近距离两目标刺激的竞争较强, 任务难度较大, 个体的任务表现较差。随着距离的增大, 竞争减小, 被试的任务表现成绩上升。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的研究发现, N2pc成分的波幅随着两目标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829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心理学报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