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訇参照效应的文化差异:基于提取诱发遗忘范式的探讨*
回族,类别,汉族,1引言,2方法,1被试,2材料,3实验设计,4实验程序,3结果与分析,1总回忆率,2提取促进记忆,3提取诱发遗忘,5总讨论,1总回忆率和提取促进记忆,2阿訇参照效应对提取诱发遗忘的影响,6
周爱保 张 奋 马小凤 李建升 夏瑞雪(西北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文化实验室, 兰州 730070)
1 引言
记忆研究中遗忘是一个长期讨论的主流课题。近20年来,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忘在某种程度上是记忆的一个附带效应(A subsidiary effect,Anderson, 2003), 回忆部分记忆材料的时候往往会导致对其他相关记忆内容的抑制, 从而使得相关记忆材料的回忆量降低(Anderson, Bjork, & Bjork,1994; Goodmon & Anderson, 2011; Kobayashi &Tanno, 2013; Pica, Pierro, & Kruglanski, 2014), 这种现象就是提取诱发遗忘(Retrieval-induced forgetting,RIF)。
Anderson等(1994)为研究提取诱发遗忘效应,设计了经典的提取练习范式(Retrieval-practice paradigm), 首先让被试学习一系列词对, 呈现形式为:“类别名称?样例”, 如“fruit?orange”、“fruit?apple”、“fish?catfish”、“fish?walleye”; 接下来是提取练习(Retrieval practice), 从全部类别中选择出一半类别, 如“fruit”, 再从这些类别所组成的“类别名称?样例”词对中选择出一半进行线索提取, 形式仍是呈现词对, 如“fruit?or___”, 要求被试根据这些线索回忆出完整的样例单词, 如“orange”, 而“fruit?apple”等属于该类别的另一半词对不做提取练习。根据这种实验安排, 所有学习材料分为三类:一类是经过提取练习的词对(如“fruit?orange”, 记为Rp+); 另一类是与Rp+属于相同类别但样例未进行提取练习的词对(如“fruit?apple”, 记为Rp?),即类别经过练习而样例没有进行提取; 第三类是类别与样例都没有做过提取练习的词对(所有的“fish”类词对, 记为Nrp), 又称为基线类别。在分心任务结束后进行最终测试, 让被试对所有类别中的词汇进行回忆。实验结果发现, Rp+项目的回忆成绩会高于基线水平Nrp项目, 而Rp?项目的回忆成绩却低于基线水平Nrp项目, 即表现出提取诱发遗忘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提取练习阶段抑制机制起了作用(Anderson et al., 1994; Anderson, 2003; Anderson &Spellman, 1995; Aslan & B?uml, 2011; Tempel &Frings, 201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40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