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问题解决中的惯例:测量及合作水平的影响*
程度,条件,指标,1引言,2实验1:三人问题解决中的惯例现象,1实验目的,2实验方法,2.1被试,2.2实验平台设计及实验流程,3实验结果,1各组被试惯例表现描述,2惯例的验证和描述,3惯例化程度的测量,3实验2:
张 梅 辛自强 林崇德(1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心理系, 北京 100081) (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875)
1 引言
在任何组织生活中, 均存在多人共同完成某项工作的情境:生产线上工人们的流水操作, 员工按照标准操作程序(SOP)完成工作……这些行为由于多次重复, 变得程序化和自动化, 意志努力逐渐减少。上述现象称为组织惯例(organizational routines)或简称惯例。惯例在组织研究中具有较长的历史。自1926年由经济学家熊彼得将其作为“组织日常工作的大杂烩(如项目清单、行政管理工作、自动化行为等)”提出之后(Becker, 2007), 许多研究者均对惯例进行过界定, 如视其为“对特定刺激的固定反应” (March & Simon, 1958)、“组织中重复的活动模式” (Nelson & Winter, 1982)等。尽管惯例的定义纷繁复杂, 但从操作定义的角度可将其界定为两人或多人在面临重复性的问题解决任务时习得的、互相依赖的、可识别的、行为模式或策略(张梅, 林崇德,辛自强, 2012; 张梅, 辛自强, 林崇德, 2013)。目前,惯例已成为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其研究内容涉及惯例与组织结构、技术、革新、社会化和决策等变量的关系(Feldman &Pentland, 2003; Grodal, Nelson, & Siino, 2014; Salvato& Rerup, 2011)。
惯例作为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热点, 总体上缺乏实证研究尤其是实验研究。例如, 国际主流管理学杂志《管理研究杂志》(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和《管理科学》(Organization Science)分别于2009年和2013年设置专题征稿, 呼吁学者开展实证研究探讨惯例的起源及变革等问题。目前, 依赖于具体组织情景的诸多质性分析法仍是当前惯例研究的主流, 这包括案例分析、工作流程分析、档案分析等(Becker, 2008; Becker & Lazaric, 2009;De Boer & Zandberg, 2012; Labatut, Aggeri, &Girard, 2012)。造成上述实验研究缺乏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 实验任务上的局限。惯例的实验研究起源于1994年Cohen和Bacdayan发明的扑克牌游戏(Target The Two, 简称TTT)。这是由两人用6张扑克牌合作完成的40局测验, 每局需要多步完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42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