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采择:基于自我的推理及其个体差异*
错误率,条件,1引言,2实验1,1方法,1.1被试,1.2刺激和程序,2结果,2.1反应时分析,2.2错误率分析,3讨论,3实验2,4总讨论,5结论
王雨晴 游旭群 焦 健 谌鹏飞(1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陕西省行为与认知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2) (2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系, 长春 130000)(3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西安, 710062)
1 引言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多数人经常需要与他人交流沟通, 在交流过程中个体不仅要设身处地地理解与感受他人的想法与情感(Ku, Wang, & Galinsky,2010), 同时也要能够区分自我与他人的观点, 并基于过去或当前情境对他人的观点做出正确的判断(Herold & Akhtar, 2008)。在实际生活中, 人们持有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可能一致, 也可能不一致。在两种角度的观点不一致时, 个体能够将自己的观点撇开是心理理论推理的一个重要方面(Samson,Apperly, Braithwaite, Andrews, & Bodley Scott,2010)。而在社会认知中, 以他人角度知觉一个视觉场景, 以采择他人的观点, 是否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同时, 个体的性别和学科背景是否也会影响调节个体不同角度的认知, 是厘清心理理论推理机制的重要问题。
在对他人心理进行推理时, 是否一定基于自我角度信息或至少受到自我角度信息的干扰, 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一些研究表明, 在推测他人心理时,要抑制自我角度的信息及其干扰是困难的。例如, 4岁以下的儿童一般会基于自己的想法推断他人的需求或想法(Moore et al., 1995), 年龄更大一些的儿童, 甚至成人在推断他人想法时也会受到自我角度信息的强烈干扰(Apperly, Samson, & Humphreys,2009; Bernstein, Atance, Loftus, & Meltzoff, 2004;Birch & Bloom, 2007; Keysar, Lin, & Barr, 2003; 李晓东, 黄艳秋, 刘萍, 徐健, 2007; Royzman, Cassidy,& Baron, 2003)。研究者认为这表明在儿童和成年人中存在一种对自我观点的无意识自动激活的反应偏向, 推断他人心理时需要矫正或者抑制这种偏向(Birch & Bloom, 2004; 陈雨露, 苏彦捷, 2011;Epley, Keysar, van Boven, & Gilovich, 2004)。但是,也有研究认为个体对他人心理的推理并非一定基于对自己心理进行推理而获得。例如 14个月大的婴儿(Sodian, Thoermer, & Metz, 2007)和大猩猩(Hare, Call, Agnetta, & Tomasello, 2000)能够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一个他们自己能看得到的物品, 他人不一定也能看见(例如, 当他人的视线被障碍物挡住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16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