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16年第2期
编号:1061696
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的相互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心理学报 2016年第2期
效价,消极,1前言,2实验1,1实验目的,2研究方法,2.1被试,2.2实验设计,2.3实验材料和程序,3结果与分析,3实验2,4实验3,2实验方法,2.3实验材料与程序,3实验结果,5讨论,1情绪概念参与情绪面孔知觉形
     刘文娟 沈曼琼 李 莹 王瑞明

    (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心理学院, 广州 510631) (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101)

    1 前言

    人类认知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具有对外部世界经验形成内在的概念表征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知觉、分类、推理、理解语言、计划等认知操作是至关重要的。概念表征的形成是个体通过认知加工将外界经验和以往经验相结合实现的(Murphy, 2002)。关于概念表征的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模态符号理论(Amodal Symbol Systems)和模态符号理论(Modal Symbol Systems)。两种理论对感知运动信息与概念的关系的看法不同, 前者认为感知运动信息并不参与高水平认知加工, 感知运动信息和概念是独立的; 后者认为感知运动信息是概念表征的基础,感知运动信息和概念信息之间并非互相独立而是存在影响的(谢久书, 2012)。模态符号理论建立在具身认知基础之上, 具身认知这一概念最早是一种哲学观点, 是由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提出的, 认为人的身体、知觉和世界是统一的整体。随着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发展, 具身认知已经成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代表性特征之一, 并且成为认知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李其维, 2008)。

    模态符号理论认为概念加工与知觉加工之间并不是互相独立的, 开创性的实证研究是 Stanfield和Zwaan (2001)的研究, 他们使用句图匹配范式对两种加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检验。实验中要求被试阅读一系列句子, 句子呈现之后再呈现一张图片, 图片内容与句子隐含的知觉信息构成匹配和不匹配两种条件。匹配条件下, 句子的隐含信息与图片的内容一致, 比如呈现给被试“他往墙上钉钉子”,接着出现一幅水平放置的钉子的图画。不匹配的条件下, 句子的隐含信息与图片的内容不一致。要求被试判断图片中的物体在句子中是否提到过。结果发现, 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不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 说明概念加工与感知运动信息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感知运动信息会参与概念表征, 支持了模态符号理论。国内学者王瑞明等人也在中文条件下运用该范式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说明感知运动信息与概念表征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的(王瑞明, 莫雷, 李利, 王穗苹, 吴俊, 2005)。在具体概念表征中, 感知运动信息与概念表征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已经获得了较多的实证支持, 那么在抽象概念表征中, 是否感知运动信息与概念加工之间也存在影响?这是本研究关注的第一个问题。

    此外, 在抽象概念表征中, 感知运动信息与概念表征之间的这种影响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围绕这一问题, 模态符号理论内部的不同子理论的看法是不同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46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