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16年第3期
编号:1061670
社会公平感对不同阶层目标达成的影响及其过程*
http://www.100md.com 2024年5月15日 心理学报 2016年第3期
社会阶层,1引言,1目标追求:定义与模型,2目标承诺与社会公平感,3目标达成与社会公平感,4目标达成与社会公平感:社会阶层的调节作用,2研究1,1研究方法,1.1被试,1.2研究过程,2结果与分析,2.1验证性因素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9)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产业结构发生着重大变化, 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 不同阶层的贫富差距逐年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 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4年中国基尼系数约为 0.47, 比 1980年的0.23扩大了约一倍, 已超过了警戒线。与此同时,不难发现低社会阶层者的一些重要人生目标通常很难实现。例如, 研究显示我国农民子女上大学的机会是管理人员子女的 13.16%、办事人员子女的13.89% (李春玲, 2010)。不仅如此, 在获得高等教育的质量上更是存在显著的阶层差异(刘志民, 高耀, 2011; 梁晨等, 2012; 杨东平, 2006), 一项针对2007年、2009年和2011年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农民工子女在“985”高校中的结构辈出率仅为 60%; 行政管理干部或机关企事业单位办事人员的子女为150% (陈晓宇, 2012)。尽管一部分农民子女冲破重重障碍获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 但相对于其他阶层,他们毕业后的薪酬仍然较低(文东茅, 2005)。在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 来自农村家庭的本科毕业生在低收入的就业“漂族”中占50%以上, 成为城市里新的边缘人群(麦可思研究院, 2010)。这些调查数据表明, 对于大多数低阶层者来说, 他们的重要人生目标, 如教育、职业等目标通常是很难实现的。而教育、职业等目标的达成是实现社会阶层向上流动, 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Fischer & Hout,2006; Hout, 2012)。那么, 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低阶层者的目标达成?是如何影响其目标达成的?建立在行动阶段模型(Gollwitzer, 1990)和社会阶层心理学(Kraus, Piff, Mendoza-Denton, Rheinschmidt, &Keltner, 2012)的基础上, 本文尝试通过实证研究对这些问题予以回答。

    1.1 目标追求:定义与模型

    关于目标追求, 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Little (1999)指出个人目标的实现要经历构想、计划、行动和结束这些主要的阶段; Sheldon等(2004)提出了目标奋斗与需求满足的自我和谐模型(Self-Concordance Model), 明确指出目标追求是由自我和谐目标的设定、持续投入和目标实现三个阶段构成。而得到广泛而深入研究的是 Gollwitzer(1990)所提出的行动阶段模型(the model of action phase)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8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