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分解效应及其对跨期决策的影响*
实验,1引言,2实验1——时间判断中的时间分解效应检验,1研究方法,1.1被试,1.2实验材料与程序,2结果,2.1任务难度的操作性检验结果,2.2任务难度对时间分解效应的调节,3结论与讨论,3实验2——跨期决策中的时间分解
刘 扬孙 彦(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49)
1 引言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人们抱怨时间不够用。那么,能否通过某种方法使人们感觉拥有更多的时间呢?研究发现,人们的主观时间知觉并不等同于客观时间,对于相同的客观时间,人们的主观时间知觉可能会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比如,像客观时间的长短(Bueti,Walsh,Frith,&Rees,2008)、刺激的动静状态(Kanai,Paffen,Hogendoorn,&Verstraten,2006)等与刺激本身相关的因素,以及与个体自身相关的因素,如注意(Zakay,1989)、情绪(Noulhiane,Mella,Samson,Ragot,&Pouthas,2007;Tipples,2008)等都可能影响时间知觉(可参考综述,Grondin,2010)。这说明人们的主观时间知觉是具有可塑性的,但就现实应用来说,以上这些因素都较难操纵。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轻易改变人们的主观时间知觉呢?
在决策研究领域,有研究者(陈海贤,何贵兵,2011;Prelec&Loewenstein,1991;Rachlin&Siegel,1994;Sun&Li,2010)认为跨期决策中的时间与风险决策中的概率存在相似之处。而大量研究证实,人们在概率判断中表现出分解效应(unpacking effect)现象。Tversky和Koehler(1994)首次在支持理论(support theory)中提出了这一概念,并系统地描述了这一行为偏差。在该理论中,分解效应是指在概率判断中,由于对事件分解描述而导致人们判断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值增加的现象 (Rottenstreich&Tversky,1997;向玲,张庆林,2006)。例如,人们判断一个人死于“心脏病、癌症或其他自然原因”的主观概率之和显著大于一个人死于“自然原因”的主观概率。这样,同一事件被分解描述,显著增加了人们对其赋予的概率值(Tversky&Koehler,1994)。此后的研究在专家(如,医生、证券交易员等)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判断中也发现了分解效应(Fox,Rogers,&Tversky,1996;Redelmeier,Koehler,Liberman,&Tversky,1995)。此外,研究者在其他的定量判断与社会判断中同样证实了分解效应的存在(Angelini,Bertoni,&Corazzini,2014;Bernasconi,Corazzini,Kube,&Maréchal,2009;Brenner&Bilgin,2011;Savitsky,van Boven,Epley,&Wight,200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65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