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16年第6期
编号:1061636
大学生学校认同对责任感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2日 心理学报 2016年第6期
问卷,个体,1引言,2研究1大学生学校认同与其责任感之间的相关关系,1研究方法,1.1被试,1.2研究工具,2共同方法偏差控制,3结果与分析,3研究2大学生学校认同对其责任感的影响,1.2实验设计,1.3研究工具
     黄四林 韩明跃 宁彩芳 林崇德

    (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5)(2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081)

    1 引言

    责任感是实现组织目标、国家兴盛和社会良好风尚的重要品质,更是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幸福生活和成就人才的核心素养。责任感(sense of responsibility)是指个体积极承担责任或者帮助他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大学生责任感越高,其学业成就(Singg&Ader,2001)、积极自我的形成(刘海涛,郑雪,聂衍刚,2011;Singg&Ader,2001),人格健全发展(刘海涛,郑雪,2010)和利他行为(Such&Walker,2004)等方面就更为突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作为未来教育的战略重点。于是,有关大学生责任感的研究和培养成为当前众多学科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本研究试图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大学生学校认同对其责任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责任感的培养提供心理学上的依据。

    学校认同(school identity)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属于该学校群体,并且意识到成为此学校成员会给自己带来的情感和价值意义,是对学校的归属感(Middlebrook,2010;Osterman,2000)。根据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理论,学校认同是学校组织影响学生的重要心理机制,是研究和解释学生群体行为的一个重要概念和视角。学校认同对学生的学校适应、学业成就、学习动机具有明显的正向预测作用(Faircloth&Hamm,2005;Middlebrook,2010),影响其自信心、探索能力和自我认同的发展(Rich&Schachter,2012),提高学生自尊和生命愿景(Jetten et al.,2015;林辉,潘小焮,陈新苗,2015),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赵志裕,温静,谭俭邦,2005),甚至可以预测学生集体行为(薛婷,陈浩,乐国安,姚琦,2013;乐国安,赖凯声,姚琦,薛婷,陈浩,2014)。由此可见,学校认同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当个体形成了对某个群体的认同之后,体验到个人重视的价值与群体的核心价值相符时,不仅会积极内化社群的规范,遵守纪律,而且会正面评价和支持群体,尤其是在群体的声誉和安全受损时能够挺身而出,捍卫群体的利益,积极承担群体的责任(殷融,张菲菲,2015;赵志裕等,2005;Roth&Steffens,2014;Tajfel,198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64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