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16年第8期
编号:1061575
安全依恋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依恋焦虑的调节效应*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心理学报 2016年第8期
积极情绪,中性,1引言,2实验1,1方法,1.1被试,1.2实验设计,1.3实验材料,1.4仪器和设备,1.5实验程序,2结果与分析,2.1相关分析,2.2启动有效性检验,2.3不同启动分组在词汇决策任务中反应时
     李彩娜 孙 颖 拓 瑞 刘 佳

    (1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2)

    (2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秦汉学校, 西安 712000)

    1 引言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信任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高水平的信任能有效提升人际间的关系承诺和满意度 (Righetti & Finkenauer, 2011), 增强组织间的合作互动(Kramer & Carnevale, 2001;Balliet & van Lange, 2013), 显著促进社会和谐与国家繁荣(Labonne & Chase, 2010), 破坏信任则意味着人际/群际间的疏离、偏见及社会关系的终结(Robinson, 1996; Suzuki, Honma, & Suga, 2013)。近年来, 研究者开始关注认知、情感和社会情境线索对信任的影响, 并试图探明信任产生的认知情感机制及其促进策略。其中, 作为亲社会行为、共情及群际关系发展的基石, 依恋对关系建立与维护的重要影响受到关注, 大量研究已经探讨了作为稳定个体差异的依恋风格对信任的影响(Riggs, Jacobovitz,& Hazen, 2002; Griffin, Bartholomew, 1994; Mikulincer,1998), 证实了安全依恋风格对信任的积极效应(Fonagy, Gergely, & Target, 2007; Corriveau et al.,2009; Simmons, Gooty, Nelson, & Little, 2009)。近年来在背景主义框架下的研究则发现, 安全依恋能够在实验室情境下通过阈上/阈下技术激活, 并显著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Mikulincer &Shaver, 2007b; Collins & Gillath, 2012)。

    从概念和内涵上看, 依恋与信任存在密切联系。对于信任的概念, 不同学者的界定不同, Barber(1983)指出存在两种信任——相信对方的能力, 对对方好意和友善意图的期望; Yamagishi和Yamagishi (1994)则指出前者是信心, 后者才是信任。信任还被分为泛化的信任和殊化的信任两种,前者指个体对他人和世界善意的一般化期望, 具有稳定特质的特点; 殊化信任则指向具体的人物对象,关注信任者与信任对象间的具体关系和情境因素(张建新, 张妙清, 梁觉, 2000)。本研究关注泛化的个体对他人行为和意图的积极预期与信念(Rousseau,Sitkin, Burt, & Camerer, 199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7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