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16年第9期
编号:1061624
1~6秒时距认知分段性特征*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心理学报 2016年第9期
工作记忆,比率,1前言,2实验11~6s时距复制加工分段性特征研究,1目的,2方法,2.1被试,2.2设备和刺激材料,2.3实验设计,2.4实验程序,3结果与分析,4小结,3实验21~6s时距产生加工分段性特征研究,4总讨论,5结
     尹华站 李 丹 陈盈羽 黄希庭

    (1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重庆沙坪坝 401331) (2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重庆北碚 400715)

    1 前言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研究者开始系统关注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数秒以内时距认知是否具有分段性?对于不同时距, 人们加工机制和表征方式不同, 这称为时距认知的分段性(黄希庭, 李伯约,张志杰, 2003)。迄今为止, 围绕这一主题, 学术界涌现出两类假说:非分段性假说和分段性假说。前者主张不同长度的时距认知机制一致(Church,1984), 后者则主张不同长度时距认知的机制不一致,分界点涉及3~5 s、2~3 s、1 s、1/2 s及1/3 s等(Fraisse,1984; Musterberg, 1889; Lewis & Miall, 2003a; Michon,1985; P?ppel,1997)。近些年来, 研究者对1 s以内与1 s以上之间的加工机制差异探讨较多(Cellini, Fabbri,Martoni, Tonetti, & Natale, 2014; Cordes, & Meck,2014;Gupta, 2014; Hayashi, Kantele, Walsh, Carlson,& Kanai, 2014), 而对1 s以上时距认知的分段性问题的探讨方兴未艾。基于此, 本研究主要探讨1 s以上时距认知的分段性问题, 这不仅为两类假说提供可能新证据, 继而为彻底揭示1 s以上时距认知机制奠定初步基础, 而且也为人类合理运用时距认知规律, 指导生活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分段性假说主要体现在Fraisse和P?ppel等的观点上。Fraisse指出, 时间知觉范围大约过了上述限度, 我们对持续时间的认知就不是对现实的复制,而只能对长时记忆进行重构, 这是时间估计或时间记忆(Fraisse, 1984)。时间知觉与“知觉到的现在”的内涵大致相同。P?ppel认为“知觉到的现在”的上限就是意识的限度, 在该限度内, 相继的事件信息可以被整合成为一个单元, 或一个“格式塔” (gestalt),在这个格式塔所决定的时间范围内, 意识才得以体现。意识的限度约为3 s钟, 不同人“知觉到的现在”是不同的, 有的人为2 s, 有的人可能是4 s (P?ppel, 1997)。

    不同领域的研究均提供了1 s以上时距认知具有分段性的证据。在一系列涉及动作事件任务、语言加工任务、感觉运动同步任务、双可图识别任务及节奏感识别任务的研究中, 发现2~3 s可能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Schleidt, Eibl-Eibesfeldt, & P?ppel, 1987;Kien & Kemp, 1994; Mates, Müller, Radil, & P?ppel,1994; Gomez, Argandona, Solier, Angulo, & Vazquez,1995; Szelag, 1997; Szelag, von Steinbüchel, Reiser,Gilles de Langen, & P?ppel, 1996; Szelag, Kowalska,Rymarczyk, & P?ppel, 199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25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