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16年第10期
编号:1061613
心理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心理学报 2016年第10期
决策,1引言,1基线比例忽略研究概述,2心理距离与基线比例忽略,3研究目标和假设,2实验1:时间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1被试,2实验材料,3实验设计与程序,4实验结果,3实验2:空间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3实验设计及程序
     徐富明 蒋 多 张 慧 李 欧 孔诗晓 史燕伟

    (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武汉 430079) (2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南昌 330022)(3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 深圳 518060)

    1 引言

    行为决策的早期研究者们大都认为人是完全理性的, 他们的判断和决策都会严格遵循概率和统计规则。然而,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不可能时时刻刻保持理性, 他们的决策往往基于直觉或先前的经验,并且经常违背理性法则。基线比例忽略就是普遍存在于人们日常行为中的决策偏差现象。基线比例忽略(base rate neglect)指的是在不确定情境中个体进行判断和决策时不能充分利用或者忽略基线比例的现象。Kahneman和Tversky (1973)通过实验较早证实了基线比例忽略现象的存在。在这一经典研究中, 被试需要利用所给信息判断Jack是工程师或者律师的可能性。结果发现人们往往会忽略Jack所在总体中工程师数量的比例大小(10%或90%),同时却过度依赖所提供的案例描述信息而做出Jack是一名工程师的判断, 表现出基线比例忽略。

    1.1 基线比例忽略研究概述

    基线比例忽略研究的经典范式是向被试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决策问题, 该问题主要包含两类信息:基线比例信息(base rate information)和案例描述信息(case description information)。其中基线比例信息是基于统计数据的总体性和抽象性的描述信息;案例描述信息则是描述事物的特殊性和具体性的信息(Obrecht & Chesney, 2013; Raghubir, 2008)。一般而言, 案例描述信息并不具有总体代表性, 根据该类信息进行概率判断时, 往往会造成偏差。换言之, 基线比例忽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在进行概率判断时过多关注案例描述信息, 而忽略基线比例信息或未给予基线比例信息足够重视。

    目前对基线比例忽略产生机制的主导性解释是双加工理论(dual process theory), 该理论认为个体对信息的处理存在两种不同的加工系统, 即启发式系统和分析式系统。其中启发式系统的信息加工更多依赖直觉推断, 速度快, 较少占用认知资源,且更易受背景相似性等情境性因素的影响; 而分析式系统的信息加工则更多依赖逻辑规则, 速度慢,占用较多认知资源, 但不易受情境性因素的干扰(Evans, 2007, 2008; 孙彦, 李纾, 殷晓莉, 2007)。根据双加工理论, 由于个体的认知资源有限, 导致他们倾向于根据经验法则进行快速且习惯化的启发式加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24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