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16年第12期
编号:1061563
状态焦虑对条件性恐惧泛化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心理学报 2016年第12期
控制组,范式,1引言,2方法,1被试,2实验材料,3测量指标,1US主观预期值,2皮电反应值,4实验程序,3结果,1恐惧习得,1.1主观预期值,1.2SCR,2焦虑诱发,3恐惧泛化,3.1主观预期值,3.2SCR,4讨论,1状
     徐 亮 区诵宜 郑希付 陈 婷 冯 彪 闫 沛

    (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广州 510631) (2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广州 510650)

    1 引言

    辨别条件反应范式是目前研究恐惧习得、存储、泛化、提取、消退等过程的最重要的实验范式。这一范式中, 在习得阶段采用两个原本不具备引起个体情绪功能的中性刺激(条件刺激, conditioned stimulus, CS), 其中一个CS后跟随US出现, 称为CS+;一个CS后不跟随US出现, 称为CS?。当CS+多次与一个恐怖或厌恶刺激(非条件刺激, unconditioned stimulus, US)进行联结匹配训练(CS-US)后, CS+将逐渐习得对这一中性刺激的条件性恐惧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 CR)。研究者通常认为个体对CS+产生恐惧情绪是由于CS+成为了预测US出现的信号, 个体在CS+出现时产生了对US的预期,条件恐惧就是一种预期学习(Mitchell, De Houwer,& Lovibond, 2009), 因此个体对US的主观预期值也成为衡量条件恐惧的最有效的行为指标。在恐惧习得后, 个体不仅对特定CS+产生恐惧, 也会对与CS+相似的中性刺激产生恐惧反应, 这就是恐惧的泛化, 相似的中性刺激称为泛化刺激(generalization stimulus, GS) (Pavlov, 1927)。泛化具有积极的进化意义, 它使得个体可以迅速地对与CS+相似的潜在危险刺激做出反应, 从而避免危险(Dunsmoor, Prince,Murty, Kragel, & LaBar, 2011)。但是过度泛化不仅消耗个体大量的注意资源, 而且会给个体带来严重的心理困扰和精神痛苦。比如, 一个人曾经被狗咬过, 那么在下次看到其他的狗时也会产生恐惧, 从而迅速做出反应, 这种泛化具有自我保护功能。但是如果他对电视里传来的狗吠, 对狗的玩具模型,甚至在报纸上看到狗的图片时都产生恐惧反应, 那么这种恐惧的过度泛化便具有病态。

    在临床研究中发现, 患有焦虑障碍的病人往往有着恐惧的过度泛化现象。这种高强度的关联性在恐惧症、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 AD)、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等焦虑障碍中被大量证实(Lissek et al., 2010; Lissek, Bradford et al., 2014; Lissek, Kaczkurkin et al, 201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1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