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情绪对条件性恐惧泛化的抑制作用*
控制组,效价,1引言,2方法,1被试,2实验材料,3测量指标,1US主观预期值,2皮电反应(SCR),3回溯性恐惧评定和效价评定,4实验程序,3结果,1前习得阶段,2习得阶段,3情绪诱导阶段,4泛化测试阶段,4回溯性效价评
冯 彪徐 亮4,1张蔚欣陈 婷王文清郑希付(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广州 510631) (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广州 510631)
(3广东省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31) (4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广州 510650)
1 引言
当个体习得恐惧后, 恐惧反应一般不会只限制在最初的恐惧诱发物上, 而是会蔓延到与最初诱发物相似的其他刺激物上, 这就是恐惧泛化(fear generalization) (Hovland, 1937)。Lissek, Biggs等人(2008)采用的辨别性条件恐惧范式(discrimination fear conditioning paradigm)是目前研究条件性恐惧泛化的最重要范式之一。该范式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是恐惧习得阶段, 向被试呈现两个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CS, 如大小不同的圆), 其中一个与恐惧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 US, 非条件刺激, 如电击)匹配呈现(CS-US), 使其被习得为危险信号, 标记为 CS+; 而另一个刺激后面则不匹配任何刺激, 使其被习得为安全信号, 标记为CS?。习得完成后, 仅向被试呈现 CS+既可诱发条件性恐惧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 CR)。第二个阶段是泛化测试阶段, 向被试呈现一系列与原 CS类似的泛化刺激(generalization stimulus, GS, 如其他大小尺寸的圆), 用以探测被试对这些GS的恐惧反应, 如果被试对 GS也产生了明显的恐惧反应, 就表明恐惧出现了泛化(Lissek, Biggs, et al., 2008)。
恐惧泛化具有积极的进化意义, 它可以帮助个体凭借过去的经验来应付当前和未来的危险, 从而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Mineka, 1992)。然而恐惧的过度泛化(over-generalization)却是一种病态症状, 是各类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 AD)的核心特征(Lissek et al., 2005), 在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社会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恐怖症(phobia)等患者身上都发现了恐惧过度泛化的现象(Ahrens et al., 2016; Dymond, Schlund,Roche, & Whelan, 2014; Lissek & Grillon, 2012;Lissek et al., 2010; Lissek, Kaczkurkin, et al., 2014;Lissek & van Meurs, 201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0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