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效应相容性范式下不同数字表征方式和身体经验对数字认知加工的影响*
木棒,语义,层面,1前言,2实验1,1方法,1.1被试,1.2仪器和材料,1.3实验程序,2结果与讨论,3实验2,1.2实验材料与程序,4实验3,5总讨论,1R-E相容性对数字认知加工的影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2)1 前言
数量作为一种抽象概念,在幼儿学习的初始多采用木棒、珠子、手指等实物来代替。关于数量表征的研究不仅对揭示数学能力的心理机制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儿童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指导作用(杨志艳,周欣,2015)。根据进化学的观点,数量表征可分为非符号的数量表征和符号的数量表征(Bonny &Lourenco,2013)。Imbo,Vandierendonck和Fias (2011)认为,在儿童尚未习得符号的数量表征方式时,会采用手指数数策略来解决简单算术问题。手指数字表征是在基于自身感知与运动经验的基础上使用手指来表征数量,该表征与其它数量表征方式之间存在本质的差异,这些差异影响与数量表征无关的阿拉伯数字大小比较任务(Klein,Moeller,Willmes,Nuerk,&Domahs,2011),如在非符号加法任务和大小比较任务中激活手指表征相关的脑区,而在符号数字任务中则没有激活(Krinzinger et al.,2011),这表明手指数字表征在非符号表征向符号表征的转换过程中起到某种作用。有研究表明成人在简单运算时,也会受到手指数字表征的影响(Klein et al.,2011;Badets,Pesenti,&Olivier,2010);并且与手指表征相关的脑区是成人完成计算任务的生理基础(Andres,Michaux,&Pesenti,2012)。因此,手指对于数字认知具有促进作用(Fischer,Kaufmann,&Domahs,2012),对于数学能力发展的预测作用也意义重大。但是,关于手指数字表征是否是一种数字语义的表征方式尚缺乏直接有力的证据,身体经验在数字表征中的作用也尚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根据用手习惯的不同,手指数字表征可分为两种(Di Luca,Lefèvre,&Pesenti,2010),一种是标准的手指组合,是所在文化背景下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手指数字表征方式,人们按照固定的顺序依次伸出手指来表征数字或者按照某种固定的方式表征数字;另一种是非标准的手指组合,相对于标准的手指组合,它是一种不常用的手指数字表征方式。儿童在发展早期就会习得这两种手指数字表征方式,这可能有助于儿童形成数字符号概念(Krinzinger et al.,2011)。在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这两种手指表征方式,不仅表现为形体上的差异,而且对数字认知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标准的手指数字表征符合个体的手指计数习惯,从而作为象征性的符号与其语义产生直接联结,可自动获得数字语义,但是非标准的表征则不能(Di Luca et al.,201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60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