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17年第5期
编号:1061493
认知负荷对疼痛共情的影响:来自ERP研究的证据*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31日 心理学报 2017年第5期
波幅,工作记忆,1前言,2方法,1被试,2刺激材料,3实验设计,4实验程序,5数据采集与分析,3结果,1行为数据,1.1反应时,1.2正确率,2电生理数据,3相关分析,4讨论,5研究局限与展望
     程家萍 罗跃嘉,2 崔 芳

    (1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深圳 518060)(2深圳神经科学研究院,深圳 518057)

    1 前言

    共情(empathy)是指对他人情绪状态、感受、知觉的分享和理解,是一种“感同身受”的状态(Preston&de Waal,2002),而疼痛共情(Empathy for pain)则是指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研究发现当个体看到或者想象他人遭受疼痛的时候,自己也会分享这种疼痛感受以及由疼痛诱发的负性情绪,从而对疼痛个体产生同情和关心(高雪梅,翁蕾,周群,赵偲,李芳,2015;Singer et al.,2004)。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发现,与观看他人处于不痛的情境相比,观看他人处于疼痛情境的图片或者影像能够激活与被试自身感受疼痛所激活的疼痛矩阵(Pain Matrix)相重合的脑区,包括扣带前回,前脑岛,杏仁核等(Keysers,Kaas,&Gazzola,2010;Lamm,Decety,&Singer,2011;Singer et al.,2004)。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研究则发现,被试观看他人疼痛的图片与非疼痛图片在早期脑电成分N1,P2,N2和晚期脑电成分 LPP (late positive potential)上存在显著差异。疼痛图片会诱发更正的脑电成分(Fan &Han,2008;Meng et al.,2012,2013)。

    关于共情的加工过程,知觉行为模型(Perception Action Model,PAM)认为共情过程是自动发生的,反应了情感分享(Affective Sharing)的神经活动(Preston&de Waal,2002)。在这个过程中,除非受到控制或阻碍,这种自动化的情绪分享不需要意识和努力就会自动发生。根据这个理论模型,共情的发生是自动的,不需要认知资源,因此不应该受到认知负荷的影响。而 Gu和Han (2007)发现,注意的参与会提高在观看他人疼痛图片时扣带前回/副扣带和右侧脑岛的激活程度,因此推测疼痛共情的加工,应该也包含自上而下的,非自动加工的成分(Gu &Han,2007)。Fan和Han在2008年提出疼痛共情从时间维度上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的自动化加工阶段(380 ms以前)用于对他人疼痛的感知、情绪分享,晚期的认知控制阶段(380 ms以后),受到对疼痛线索的自上而下的注意调节(Fan &Han,200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67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