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17年第6期
编号:1061483
生命史权衡的内在机制:动机控制策略的中介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24年5月15日 心理学报 2017年第6期
1引言,1生命史理论,2生命史权衡内在机制的初步研究,3动机控制策略概念的引入,4研究整体设计,2研究1,1研究对象,2研究工具,3研究流程,4研究结果,5讨论,3研究2,2研究工具与流程,3研究结果,4讨论,4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上海 200433)

    1 引言

    通过不懈的努力控制外在的世界和自身,将有限的资源做最优化配置以实现发展,既是个体穷尽一生的追求,也是人类永恒的命题。人生为何会如此?我的人生和别人的人生有何不同?如何把握人生?人们从未停止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无论是从哲学的高度还是从个人发展层面出发。尽管我们一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我们从未否认社会乃至生物本能所主导的宏观规律。人类以及人类个体的发展总是在有限的物理资源以及心理资源的获取和分配中实现,无论是微观尺度的个体发展还是宏观尺度的人类社会发展,对成本和收益的平衡以及对这种平衡的理解都必须置于进化学的框架内才有意义(Hagen &Hammerstein,2005)。人是“社会性动物”,恰恰是这容易被忽视的中心语“动物”,隐藏着更多的内涵,进化心理学就是从这一角度理解人类,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当人类个体在以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我控制、去改变环境的时候,都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觉地遵循本能的力量、进化的力量。

    1.1 生命史理论

    借鉴用于阐明生物个体如何在环境所限的情况下进行资源配置(MacArthur &Wilson,1967;Williams,1966)和这种配置的物种差异(Promislow &Harvey,1990)的进化学说,生命史理论(life history theory,LHT;Belsky,Steinberg,&Draper,1991;Belsky,2007,2010;Kaplan &Gangestad,2005)整合了博弈论、生物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的一系列研究(Roff,2002),从进化学的角度系统地阐明人类个体发展的规律,对于个体躯体努力(somatic effort)以及繁衍努力(reproductive effort)两方面的资源分配问题展开了其理论体系的构建(林镇超,王燕,2015;Kenrick&Luce,2000;Figueredo et al.,2014)。

    在对发展心理学领域主要理论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结合生命史理论,Belsky等人(Belsky,2007,2010;Belsky &Pluess,2009a,2009b)提出了全新的生命发展模型,早期的家庭环境和抚养经历塑造了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发展模式,进而决定了个体对躯体发展和繁衍任务不同的权衡和选择偏向。与此类似,生命史理论的主要假设以及理论逻辑为:早期的社会经验为个体提供了生存环境的线索,个体据此形成和调整其关于资源分配策略的发展模式,从而更有效地适应于环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63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