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概念的隐喻表征——从红白颜色、左右位置和正斜字体的维度*
1引言,1红白颜色与道德隐喻,2左右位置与道德隐喻,3正斜字体与道德隐喻,2实验1,1实验目的与假设,2研究方法,2.1被试,2.2实验材料及评定,2.3实验设计与程序,3实验结果和分析,4讨论,3
杨继平 郭秀梅 王兴超(1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太原 030031)(2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太原 030006)(3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872)
1 引言
隐喻的本质是指人们通常借助熟悉、具体的形象概念去表达陌生、抽象的概念。Lakoff和Johnson(2008)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指出,概念本质上都是基于身体的,同时概念又是建立在隐喻(metaphor)基础上的,这被称作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CMT)。Lakoff和 Johnson(1999)认为,人们对抽象道德概念的隐喻表征是基于日常生活经验的。Barsalou(2008)也指出,高级认知活动与身体的感知觉相互影响。比如,人们在理解“清白”、“邪恶”等抽象道德概念时,常常会借助“正大光明”、“歪门邪道”等基于身体感知觉的具体概念。
近年来,道德心理学的研究也逐渐从离身(disembodied)向具身(embodied)发展。阎书昌(2011)首次引入“具身道德”(embodied morality)这一概念,并指出身体的感知觉经验及其活动方式会影响个体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具身道德的研究内容包括了身体厌恶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洁净隐喻、道德?明度隐喻、道德?颜色隐喻、道德的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等(陈潇,江琦,侯敏,朱梦音,2014)。与此相一致的是,由彭凯平和喻丰(2012)命名的“道德的心理物理学”,采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假定物理环境变量会通过情绪、认知因素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由于身体的感知觉经验也来自于物理环境变量,故“道德的心理物理学”与“具身道德”是一脉相承的(杨继平,郭秀梅,2016)。
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支持道德概念隐喻的具身功能,涉及触觉、视觉、嗅觉等具体的感知觉,比如洁净隐喻、重量隐喻、冷热隐喻、上下隐喻和香臭隐喻等。从触觉来看,在洗澡之后,个体会做出更多的欺骗行为;而在宗教式的洗浴之前,个体会给慈善机构捐赠更多的金钱(Lobel et al.,2015);洁净身体的某些部位(比如,口、手)能减轻个体的不道德感,并且清洁的身体会提升自我的道德意象(Zhong &Liljenquist,2006);基于词汇评价法和句子启动法的实验也发现,道德概念与洁净、重量存在自动联结的具身隐喻(刘钊,丁凤琴,2016);在默写助人经历后,被试举哑铃的时间更长;在慈善捐款后,也能更长时间地举着哑铃(Gray,2010)。另有研究表明,握着热饮的人比握着冷饮的人觉得与他人的亲近性更好,表明热比冷使人更加友善,更易做出道德行为(IJzerman &Semin,200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32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