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说各话”的语言经验对景颇族大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
双语,条件,1引言,2实验1“各说各话”的语言经验对抑制能力的影响,1实验1a“各说各话”的语言经验对Stroop效应的影响,1.1被试,1.2设计,1.3材料,1.4仪器和程序,1.5结果与分析,2实验1
王 婷 王 丹 张积家 崔健爱(1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国家民委民族语言文化心理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心理与教育重点研究基地, 北京 100872) (2德宏师范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社科系, 云南潞西 678400)
1 引言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语言不仅是思考与交流的重要工具, 也是承载民族文化的载体。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1995/2006)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概括为:(1)语言是文化的一个产物; (2)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部分; (3)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条件。人类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成果都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 由语言提供了基本成分和结构。语言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Whorf (1956)提出的语言关联性假设认为, 语言决定非语言的认知过程, 被决定的认知过程对于不同语言而言是不同的。张积家(2015)提出了新的语言关联性理论, 认为语言塑造大脑,语言影响认知, 语言构建民族。语言不仅影响认知结果, 亦影响认知功能。那么, 不同民族的语言会否影响讲话者的认知功能?本研究通过景颇族“各说各话”的语言现象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来回答这一问题。
景颇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之一, 由唐代“寻传”部落一部分发展而来。景颇族主要聚居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 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古浪、岗房及耿马、澜沧等县, 人口为132431人(2010年)。景颇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常年与大山为伴, 经济、教育比较落后(马光秋, 何庆国, 方瑞龙, 2011)。近年来, 景颇族的心理研究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尹可丽, 2015; 尹可丽, 包广华, 钱丽梅, 马霓珊,2016)。景颇族讲汉藏语系藏緬语族景颇语支的景颇语和缅语支的载瓦语、勒期语、浪峨语、波拉语,有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景颇文和载瓦文。景颇族的人口虽然少, 内部却有不同的支系。在同其他民族交往时, 他们以“景颇族”自称, 内部却以不同支系的名称自称, 共有5个支系:颇族、载瓦、勒期、浪峨和波拉。人们对于自己及亲属属于什么支系都十分清楚。支系的概念在景颇族的思想中清晰与牢固, 成为一种无形的民族特征, 对景颇族的语言、婚姻、家庭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变化都有影响(戴庆厦, 2010), 其中之一就是景颇族家庭内部存在的“各说各话”的现象。
在景颇族中, 很多家庭是由不同支系的人组成的。家庭成员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语言, 有传统的习惯:父亲和子女使用父亲支系的语言, 母亲使用娘家支系的语言。夫妻之间尽管都能够掌握对方的语言, 在交谈时仍然各说各话, 决不放弃使用本支系语言的权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52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