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17年第12期
编号:1061412
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句法成分整合歧义消解的眼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24年5月15日 心理学报 2017年第12期
工作记忆,1问题提出,2预实验,1方法,1.1被试,1.2材料,1.3程序,2结果及讨论,3正式实验,1.2材料与实验设计,1.3实验仪器,1.4实验程序,2结果与分析,2.1NP1区域(如“小偷”)的阅读时间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73165 山东 曲阜)

    1 问题提出

    句子是由词汇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建构出来的语言单元, 其认知加工的有效性取决于句法加工的有效性。由于该过程涉及到词素形态、句法、语义、文本、概率信息等多种语言线索的评估和整合,加之句子成分是渐次引入句子加工过程的, 句法分析表现出渐增性特点, 这就使得即临的句子成分存在多种句法整合的可能性, 产生句法整合歧义(syntactic integration ambiguity), 造成句法分析困难。

    句法整合歧义是语言认知领域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 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语言是一套含有复杂递归和嵌套关系的知识体系(Carroll& Ruigendijk, 2013; Lin, 2008; Piantadosi, Tily, &Gibson, 2012)。如在(1)中, 后置从句“who was on the balcony” 既可以修饰“the servant”, 体现出高依附偏好(high attachment preference), 也可以修饰“the actress”, 表现为低依附偏好(low attachment preference)。

    (1) Someone shot the servant of the actress who was on the balcony.

    来自印欧语系的研究发现, 人们在从句依附歧义消解方面表现出鲜明的跨语言差异性。英语、罗马尼亚语、瑞典语、挪威语、巴斯克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等语种倾向于低依附偏好(Carreiras & Clifton,1999; Ehrlich, Fernández, Fodor, Stenshoel, & Vinereau,1999; Ziardegi, Carreiras, & Laka, 2004), 而西班牙语、荷兰语、希腊语、德语、法语、俄语则倾向于高依附偏好(Carreiras & Clifton, 1999; Brysbaert &Mitchell, 1996; Hemforth, Konieczny, Seelig, & Walter,2000; Papadopoulou & Clahsen, 2003)。为了解释从句依附偏好跨语言差异性的原因, Gibson, Pearlmutter,Canseco-Gonzalez和Hickok (1996)提出了参数调节理论。该理论认为, 从句依附倾向受到谓词邻近和即临性(predicate proximity and recency)两条原则的支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93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