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弱语义语境下的否定句加工机制*
概率,1前言,2实验1:强语义语境下的否定句加工机制,1实验目的,2研究方法,2.1被试,2.2实验仪器,2.3实验材料,2.4实验设计与程序,3结果与分析,3实验2:弱语义语境下的否定句加工机制,2.2实验材料,2.3实验设
陈广耀 何先友 刘 涛(1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暨南大学), 广州 510632)
(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心理学院, 广州 510631)
1 前言
语言理解是命题表征的过程还是经验模拟的过程一直是心理语言学家热议的话题, 其中, 争议的焦点之一便表现在对否定句加工机制的解释上(Horn, 2001; MacDonald & Just, 1989; Zanuttini,1997)。当前, 有两种解释否定句加工机制的理论,一种是命题理论, 属于第一代认知理论; 另一种是经验模拟假设, 从属于具身认知理论, 属于第二代认知理论。命题理论和经验模拟假设的支持者均提供了大量的实验证据, 但是都无法完全否定对方(Xiang, Grove, & Giannakidou, 2016; Kaup, Lüdtke,& Zwaan, 2006; Déprez, Tubau, Cheylus, & Espinal,2015)。当前, 越来越多的单一理论支持者开始支持命题理论和经验模拟假设的理论融合, 用更加综合的理论视角来解释否定句的加工机制(de Vega,Glenberg, & Graesser, 2008; 陈广耀等, 2014a; 陈广耀, 张维, 陈庆, 赵雪汝, 何先友, 2014b; 何先友, 陈广耀, 胡玲, 2010)。
单一解释倾向的理论有命题理论(propositional theory, Kintsch & van Dijk, 1978)和经验模拟假设(experiential-simulations view, Barsalou, 1999)。命题理论认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与人类的身体经验和知觉状态没有对应关系, 语言理解意味着构建其相应的命题表征; 否定作为一种语言算子(operator)可以被外显的表征(高志华, 鲁忠义, 2009; 陈广耀,陈颖心, 邓玉梅, 何先友, 2016)。基于命题理论, 研究者提出了“图式加标签模型” (schema-plus-tag model, Carpenter & Just, 1975; Clark & Chase, 1972;Fiedler, Walther, Armbruster, Fay, & Naumann, 1996;Rubaltelli & Slovic, 2008)来解释否定句加工机制。模型认为, 加工否定句(如“胳膊不是弯曲的”)时,理解者会首先表征否定信息(弯曲的胳膊), 即图式,然后将否定标签“不是”整合进表征; 否定标签与相应的肯定表征(弯曲的胳膊)可以在语言加工后发生分离, 加工否定句的结果就是在理解者头脑中保持以下四类信息的激活, 分别是事件实际状态、否定标签、事件否定状态和因为表征事件否定信息所激活的相关信息, 也因此支持保存假设(retention hypothesis, Giora, 2006; Giora, Fein, Aschkenazi, &Alkabets-zlozover, 2007; Giora, Heruti, Metuki, &Fein, 200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08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