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性恐惧泛化的性别差异*
主观,1引言,2方法,1被试,2实验材料,3测量指标,1US主观预期值,2SCR,4实验程序,3结果,1恐惧习得阶段,2泛化测试阶段,2.1主观预期值,2.2SCR,4讨论,5结论
徐 亮 谢晓媛 闫 沛 李俊娇 郑希付(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广州 510631) (2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部, 广州 510650)
(3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4广东省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31)
1 引言
临床上, 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患焦虑障碍(Kessler, Petukhova, Sampson, Zaslavsky, & Wittchen,2012), 如有研究发现, 女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 PD)、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到三倍(Kessler et al., 2012; Leach, Christensen, Mackinnon,Windsor, & Butterworth, 2008; Yonkers, Bruce, Dyck,& Keller, 2003; Donner & Lowry, 2013), 并且在焦虑障碍的发生原因、严重程度、临床过程上, 女性都明显不同于男性(Pigott, 2003)。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和重要的潜在病因之一是对与原危险刺激极不相似的中性线索和背景也有着高程度的恐惧泛化(Kindt, 2014; Lissek et al, 2010; Lopresto,Schipper, & Homberg, 2016), 这种对恐惧的过度泛化在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 AD)、恐惧症(phobia)、GAD、PD、PTSD等焦虑障碍患者中均有发现(Lissek et al., 2010; Lissek, Bradford et al., 2014;Lissek, Kaczkurkin et al., 2014)。既然恐惧的过度泛化在焦虑障碍中发挥着如此重要作用, 而女性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又显著高于男性, 那么如果可以证实男女在恐惧泛化上存在差异, 那么将会为了解焦虑障碍患病率上的性别差异提供新的解释角度, 也将为焦虑障碍在临床上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最早在实验室研究恐惧泛化现象的是巴甫洛夫。在其设计的实验范式中, 习得阶段采用两个中性刺激(条件刺激, conditioned stimulus, CS), 和一个恐惧刺激(非条件刺激, unconditioned stimulus,US)。其中一个CS后有可能会跟随US, 称为CS+;另一个CS后则一直不跟随US, 称为C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98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