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场景中表征动量的地标吸引效应和排斥效应*
偏移量,均数,1引言,1运动目标的意义属性,运动方向与表征动量,2背景,因果关系与表征动量,3注意与表征动量,4关于本研究,2实验1a:诱导期间呈现安全地标的表征动量,1目的,2方法,3结果与分析,4讨论,3实验1
晏碧华 刘晓敏 刘浩哲(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2)
1 引言
在视觉空间, 对运动物体位置的判断有助于我们成功处理各种复杂的运动情景, 表征动量就是为了弥补行为与运动物体的时间差而发展出的一种补偿机制。我们能准确地投掷、拦截或躲避运动的物体, 都要依赖于人类进化历程中逐渐发展出的这种适应功能, 它的存在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与周围环境互动(Hubbard, 2005)。表征动量(representational momentum, RM)是指人们对运动物体最终位置的判断会沿着物体运动方向向前偏移(forward displacement)(Freyd & Finke, 1984)。尤其是在视觉领域, 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综述见, Hubbard, 2005, 2010,2014, 2017), 诸多理论分别从知觉水平、认知水平和功能水平等对表征动量现象进行了解释(Hubbard,2010)。Hubbard (2017)将表征动量和其它类动量效应(momentum-like effects)如注意动量、行为动量、操作动量等一起看作是人类知觉和动作的基本适应模式。
1.1 运动目标的意义属性、运动方向与表征动量
实验室研究中, 多种类型视觉目标刺激均发现了表征动量现象。简单的刺激材料主要采用单一的几何图形, 复杂刺激如凝固动作图片(frozen-action photographs)是从视频中截取动作片段(Freyd, 1983),或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生活场景(Thornton &Hayes, 2004), 或采用视频材料 (Bl?tter, Ferrari,Didierjean, & Maemeche, 2011, 2012)。
运动目标的形状、意义属性、运动方向等影响表征动量(Hubbard, 2005)。当采用有指示形状的运动目标(例如箭头、胡萝卜等), 目标指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的表征动量大于两者不一致时的值(Freyd& Pantzer, 1995; Nagai & Yagi, 2001)。Freyd和Miller (1992)发现当目标是具有生命属性的刺激时,“头”朝前的运动方向的偏移量大于“头”朝后时的值。董蕊(2015)采用生动的刺猬简笔画和 Pacman图区分了指向效应和朝向效应, 发现运动朝向效应仅仅作用于水平向右和垂直向下方向。不过, 表征动量效应具有方向上的普遍性。在运动目标的运动方向上, 多个研究都报告以被试为第一视角时发生了沿着视线方向的偏移, 包括常见的直线运动、环形运动(Hubbard, 1996)、螺旋运动(Freyd & Jones,1994)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72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