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18年第10期
编号:1061314
群体背景下的自我监控:对个体地位获取和群体任务绩效的积极效应*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16日 心理学报 2018年第10期
凝聚力,寝室,1问题提出,1群体内:自我监控对个体人际表现的影响,2群体间:自我监控对群体合作表现的影响,2研究方法,1参与者和程序,2变量测量,3分析策略,3研究结果,1描述性分析,2排除无关变
     胡琼晶 路 西 张志学

    (1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杭州 310058) (2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3)

    (3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1)

    1 问题提出

    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作为一种人格特质,描述的是个体在不同情境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特定情境需要的一种倾向(Synder, 1974)。高自我监控者善于管理自身的情绪表达, 在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e.g., Diefendorff, Croyle, &Gosserand, 2005; Wang, Hu, & Dong, 2015)。在群体背景下, 自我监控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群体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自我监控不仅影响个人在群体中人际关系构建的有效性, 同时也可能影响到群体互动的质量。

    以往研究发现了群体中的高自我监控者的优势, 比如更具有成为领导者的潜质(Zaccaro, Foti, &Kenny, 1991), 在人际网络中会占据更有利的位置(Mehra, Kilduff, & Brass, 2001; Oh & Kilduff, 2008)。但是, 已有研究仅仅考察了自我监控对于群体中的个体的作用, 却忽略了自我监控在群体层面的影响。群体研究表明, 群体的个性构成(personality composition)会影响群体过程, 进而影响群体的绩效表现(Bell, 2007; Colbert, Barrick, & Bradley,2014; Lin & Rababah, 2014)。那么, 群体自我监控的构成——群体的平均自我监控水平, 是否会通过影响群体内成员互动的质量, 从而间接影响他们在群体任务中的表现?探讨群体的自我监控构成对群体互动及群体结果的影响将能深化对自我监控本质的认识, 拓展自我监控理论的解释范畴。此外,在群体建立到发展的过程中, 自我监控这一人格特质对人际互动的作用可能会发生变化。然而, 已有研究基本假定自我监控的作用是稳定的, 忽略了在群体发展的不同阶段自我监控发挥的作用大小可能有所不同。

    为了弥补上述不足, 本研究将采用动态视角,在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探讨自我监控对人际互动质量的作用。在个体水平, 我们关注自我监控如何影响个体的人际表现——个体地位(status)和友谊网络中心度(friendship network centrality), 两者共同刻画了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水平; 在群体水平,我们关注群体自我监控的构成如何影响群体的合作表现——群体合作中的任务绩效(task performance)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45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