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不同卷入情境下基于资源价值的分配行为特点:内群体偏爱的作用*
条件,公平,1引言,1儿童基于资源价值的分配行为的年龄差异,2儿童的分配行为受到内群体偏爱的影响:年龄和性别差异,3儿童在不同卷入情境下基于资源价值的分配行为差异,2实验1:儿童在第一方情境中
刘 璐 肖 雪 刘丽莎 徐良苑 张旭然 李燕芳儿童在不同卷入情境下基于资源价值的分配行为特点:内群体偏爱的作用
刘 璐 肖 雪 刘丽莎 徐良苑 张旭然 李燕芳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 100875)
为探究不同卷入情境下儿童基于资源价值的分配行为特点以及内群体偏爱在其中的作用, 呈现给儿童两种实验情境:实验1, 134名5~8岁儿童在第一方情境下与来自内、外群体的一名儿童分配不同价值的物品, 结果发现7~8岁儿童公平分配比例与5~6岁儿童无显著差异; 实验2, 130名5~8岁儿童在第三方情境下给来自特定群体的两名儿童分配资源, 结果发现7~8岁儿童公平分配比例显著高于5~6岁儿童。两个实验均发现儿童的分配行为表现出内群体偏爱, 5~6岁儿童比7~8岁儿童更明显。并且, 5~6岁女生比男生有更明显的内群体偏爱, 但在7~8岁组无性别差异。此外, 只有7~8岁儿童的公平分配行为表现出卷入情境上的差异, 他们在第三方情境比第一方情境下更能做出公平分配, 但5~6岁儿童的公平分配行为并无情境差异。综上可见, 比起年幼儿童, 年长儿童基于资源价值的公平行为发展得更好, 并且在两种卷入情境下受内群体偏爱的影响均更小。
资源价值; 分配行为; 内群体偏爱; 第一方情境; 第三方情境
1 引言
公平是世界各国都重视和推崇的道德认知内容, 我国也是如此, 它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 也是现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念。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 是指个体按照公平或道德的方式来分配资源(Hsu, Anen, & Quartz, 2008)。“平等”是判断资源分配是否公平的原则之一(Deutsch, 1975), 指每个接受者获得相等的资源。研究者认为平等不仅包括数量平等, 即每人获得相等数量的资源; 也包括价值平等, 即每人获得相等价值的资源(Chernyak & Sobel, 2016; Sheskin et al., 2016)。目前, 关于儿童平等原则发展特点的研究大都以数量相等作为公平分配的衡量依据(e.g., Cooley & Killen, 2015; Fehr, Bernhard, & Rockenbach, 2008; Rochat et al., 2009; 刘文, 张雪, 张玉, 俞睿玮, 2017), 研究发现, 19个月的婴儿已经表现出对分配者分配相等数量资源的期待(Sloane, Baillargeon, & Premack, 2012), 8岁儿童甚至可以拒绝使自己处于优势的数量不平等分配(Blake & McAuliffe, 2011; 梁福成, 王心怡, 唐卫海, 201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6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