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参照加工的近空间距离增强效应:来自行为与ERPs的证据*
波幅,词组,1引言,2方法,1被试,2实验设计和设置,3材料和程序,4脑电数据记录与分析,3数据分析与结果,1行为数据分析,2ERPs数据分析,4讨论,1空间距离对早期认知加工的影响,2空间距离对参
章鹏程 李杨卓 周淑金 高湘萍 潘 鑫自我参照加工的近空间距离增强效应:来自行为与ERPs的证据
章鹏程李杨卓周淑金高湘萍潘 鑫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上海 200234)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上海 200062)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南京 211100)
研究采用学习?再认范式考察空间距离如何影响自我参照加工。首先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不同空间距离怎样影响自我参照加工的过程, 再结合再认测试验证影响的稳定性。结果显示:(1)学习阶段, 近空间距离在晚期认知加工阶段对自我参照加工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并且在再认测试中得到了验证; (2)研究结果同样也发现了学习阶段近空间距离对他人参照加工的增强作用, 但未在再认测试中得到验证。本研究证实了近空间距离能够促进自我参照更加精细化加工, 拓展了对自我参照加工的认识和自我的了解。
自我参照加工; 空间距离; 增强效应
1 引言
空间距离是指刺激与刺激或刺激与自我之间相距的直线距离(Trope & Liberman, 2010), 而自我参照加工是指刺激与自我概念发生关联的加工(Kim, 2012), 当关联越密切, 对刺激的加工更快, 记忆更好(Rogers, Kuiper, & Kirker, 1977)。以往研究表明空间距离能够影响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加工(Kasai, Morotomi, Katayama, & Kumada, 2003; Valdés- Conroy, Román, Hinojosa, & Shorkey, 2012)。那么, 空间距离的不同能否影响自我参照这一特异性加工呢?即自我参照加工时刺激与自我概念的关联程度是否会受到空间距离的调节。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一问题, 我们首先梳理了有关自我参照方面的研究。目前, 国内外学者在行为和神经生理层面对自我参照加工进行了广泛探索。比如, 行为学研究方面:自我参照条件下形容词(Kalenzaga & Jouhaud, 2018)或叙事故事(Grilli, Woolverton, Crawford, & Glisky, 2018)的记忆成绩比他人参照下更好。脑成像研究发现相比名人和陌生人的名字, 个体自己的名字和重要他人的名字在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上有更大的激活(Tacikowski, Brechmann, & Nowicka, 2013)。自我参照比陌生人或熟悉他人参照激活了更多的右半球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 (Taylor et al., 200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58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