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间词和词内词预视加工的差异:词间阴影的作用*
空格,边界,1问题提出,1词间词与词内词的预视加工,2边界信息对词间词和词内词预视加工的影响,2研究方法,1被试,2实验仪器,3实验设计与材料,4实验材料的评定,5实验程序,3结果与分析,4讨论,5结论
关宜韫 宋悉妮 郑玉玮 张颖靓 崔 磊(1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济南 250358) (2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济南 250022)
1 问题提出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任务, 读者在进行阅读时眼睛的运动主要分为注视(fixation)和眼跳(saccade)。个体阅读时的信息主要是在注视时获得, 而眼跳的目的是使新信息落在视网膜的中央凹处(fovea), 即视觉中央的2°视野范围。在中央凹周围, 即视觉中央的2°~5°左右的区域是副中央凹(parafovea), 这一区域的视敏度显著下降。因此, 在阅读中读者必须移动眼睛将新的阅读内容呈现在中央凹视觉区内(Rayner, 1998, 2009)。有大量的研究显示, 读者不仅能从中央凹区域获取信息, 还能通过预视加工从副中央凹区域获得一定的信息, 从而加快读者的阅读, 这种效应称为预视效应(preview benefit) (Rayner, 1998)。
预视加工对读者的阅读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 大量的研究表明, 当预视词被掩蔽而无法得到预视加工时, 阅读效率会大大降低(Perea, Teiero, & Winskel, 2015; Pollatsek & Rayner, 1982)。因此, 眼动控制研究领域中的两大模型对阅读过程中的预视加工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预测。串行模型认为, 注意是按序列分布的, 即注意一次只能聚焦在一个词上, 只有在当前注视词加工完成之后, 注意才能转移到下一个词上, 并开始对下一个词进行加工(Rayner, White, Kambe, Miller, & Liversedge, 2003); 而并行模型认为, 注意在空间上是平行分布的, 可以对视觉区域内的所有词同时进行加工(Engbert, Nuthmann, Richter, & Kliegl, 2005)。两种眼动控制模型对预视加工的解释和预测成为当前视觉认知加工领域争论的热点问题。
1.1 词间词与词内词的预视加工
研究者考察预视加工时, 通常采用边界范式(Rayner, 1975), 即在注视词和预视词之间有一条隐含的边界, 在眼睛越过边界之前, 目标词位置呈现的是预视词; 一旦眼睛越过边界, 预视词立刻被目标词所取代。目前已有的关于预视加工的研究, 隐含的边界均是设立在词与词之间, 即预视位置的词和当前注视的词属于不同的词(词间词, between words)。研究者发现, 英文词间词的预视效应大约是30~50 ms (Rayner, 200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62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