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对联合行动中共同表征能力的影响机制*
效价,行动者,一致性,1问题提出,2实验1a:高唤醒度不同效价水平对个体共同表征能力的影响,1实验方法,2结果,3讨论,3实验1b:低唤醒度不同效价水平对个体共同表征能力的影响,1研究方法,4实验1a与1b联合分析,5
宋晓蕾 贾筱倩 赵 媛 郭晶晶(1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2)
(2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 呼和浩特 010022)
1 问题提出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需要与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共同完成一些联合行动(joint action),如与他人共同搬运一件家具、玩团体游戏等, Sebanz,Bekkering和 Knoblich (2006)将这种联合行动定义为任何两个或以上的个体在空间和时间上协调其动作以给环境带来变化的社会互动形式。Vesper等(2016)认为要完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精细的协调,行动者首先需要对联合动作形成心理表征, 包括形成联合动作目标、任务共同表征以及对任务完成情况的监控。因此, 在完成这些联合行动时, 行动者(actor)除了要辨别自己与共同行动者(co-actor)各自不同的任务角色之外, 还需要协调各自的动作以配合共同行动者的动作来更好地完成任务, 这种共同表征能力在日常交往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联合任务中表征共同行动者的动作对成功完成整个任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联合行动得以进行和完成的基础, 这一结论最初来源于对联合Simon任务的研究。Sebanz, Knoblich和Prinz (2003)设计的联合Simon任务(joint Simon task)是指由两个被试共同执行go/no-go任务, 其中一个被试只对蓝色圆按左键反应, 另一个只对绿色圆按右键反应,而忽视与自己任务无关的刺激特征(刺激的空间位置和共同行动者的动作)。由两人共同完成的联合Simon任务出现了与标准 Simon任务类似的结果,即刺激与反应空间位置一致时成绩提高的现象, 被称为联合Simon效应(joint Simon effect, JSE)。值得注意的是, Hommel (2011)曾将标准Simon任务转化为一个单人go/no-go任务, 即每名被试只对两种刺激中的一种进行按键反应, 结果发现Simon效应消失。而如果在完成这一任务时旁边坐着另外一人与其共同完成该任务, Simon效应又会重新出现, 它表明即使没有要求个体将旁边他人的动作或任务纳入到自己的动作计划当中, 共同行动者的存在也改变了个体在任务中的信息感知和动作反应, 而且该效应越大, 即不一致与一致试次的反应时差异越大,表明个体越难区分自我与他人动作的表征, 个体的共同表征能力越强。因此, 联合任务中得到的联合Simon效应被认为是个体在何种程度上将他人整合进自我概念的指标, 反映了个体自我?他人整合能力或共同表征能力的高低(Colzato, de Bruijn, & Hommel,2012; Colzato et al., 2012; Dolk et al., 2011, 201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92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