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理解因境而异: 动作加工中情境信息的自动整合*
电极,频段,约束,1前言,2实验1:追逐者和目标物均运动,1被试,2实验仪器与刺激,3实验流程,4数据记录,5数据分析,6结果与讨论,3实验2:追逐者运动但目标物静止,1方法,2结果,4讨论,5结论
杨亦松 林 静 何晓燕 尹 军动作理解因境而异: 动作加工中情境信息的自动整合
杨亦松 林 静 何晓燕 尹 军
(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 宁波大学群体行为与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中心, 浙江 宁波 315211)
针对动作理解的机制, 模拟论主张大脑自发模拟他人的动作, 就相同的动作其理解也相同, 而理论论则认为人们基于合理性原则对他人动作进行推理, 相同的动作发生在不同的情境时会有不同的理解。但以往研究所采用动作材料的运动学特性和发生情境存在共变, 其难以区分动作理解是支持模拟论还是理论论。通过两项实验, 采用动画制作技术来产生有无约束情境下的追逐动作, 以指示动作加工过程的脑电μ抑制为指标, 对前述两种观点进行了检验。其中, 在约束情境中存在障碍物, 追逐者需改变运动方向以绕过障碍物, 从后方逐渐趋近目标; 而无约束情境中不存在障碍物, 但追逐者依然保持与存在约束情景下相同的运动模式。结果发现, 当追逐动作发生在存在约束的情境时, 其基于合理性原则推测可获得清晰的动作目标, 该条件下的μ抑制程度高于不存在约束情境的条件(实验1); 而当仅追逐者运动, 即趋近的目标不确定时, 虽然有约束和无约束情境间的物理差异与实验1相同, 但条件间μ抑制的差异消失(实验2); 且上述μ抑制并非与注意相关的枕叶α活动的泛化。该结果提示, 动作发生的情境信息影响人们对动作的理解, 即基于推理过程理解动作, 支持理论论观点。
动作理解; 追逐动作; 情境; 模拟论; 理论论; μ抑制
1 前言
社会交互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Miller, 2001)。为顺利地与他人交互, 人们需对他人的动作进行加工, 以理解和识别动作的目的和意图, 从而有效预测他人的行为并计划自己的行为(Hauser & Wood, 2010; Wellman, Cross, & Watson, 2001)。如: 足球比赛中需时刻加工对手的运球动作, 以判断其目的是传球还是射门等。该能力的受损将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如: 自闭症患者被发现在加工和识别动作意图上存在缺陷(Carter Leno et al., 2019; Klin, Jones, Schultz, & Volkmar, 2003)。然而, 动作加工中人们所能观察的是他人在物理层面的运动模式信息, 但需对其背后的目的和意图进行解读, 其过程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Ullman et al., 2009; Jara-Ettinger, Gweon, Schulz, & Tenenbaum, 201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8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