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普通话儿童前注意阶段的声调感知机制*
波幅,范畴,1引言,2方法,1被试,2刺激,3实验程序,4脑电记录,5ERP数据分析,3结果,1MMN和p-MMR的可靠性检验,2范畴与偏差效应检验,4讨论,12~4岁普通话儿童正处于声调自动化感知能力的发展过程中
杨婉晴 肖 容 梁丹丹2~4岁普通话儿童前注意阶段的声调感知机制
杨婉晴 肖 容 梁丹丹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 210097)
以MMN、p-MMR作为汉语词汇声调感知的神经关联物, 探究2~4岁汉语普通话儿童前注意阶段对声调刺激的失匹配响应, 关注范畴信息和偏差大小两个因素对儿童感知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范畴间大偏差条件下(T1/T3), 诱发明显的MMN; 在范畴内或小偏差条件下(T3a/T3、T3b/T3、T2/T3), 都未诱发显著的MMR。表明:2~4岁普通话儿童正处于声调感知能力的发展过程中, 音位信息和声学信息共同影响其声调感知。
普通话儿童; 声调感知; 声调范畴; 偏差大小
1 引言
声调是声调语言中的关键成分, 声调同时携带声学信息和音位信息。声学信息是指声调所体现的音高属性, 表现为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 音位信息是指声调和元音、辅音等音段音位一样, 具有区辨意义的作用, 比如普通话有4个声调范畴, 即4个声调音位, 音节/yi/依据声调的不同而有不同意义:衣(T1:高平调); 姨(T2:升调); 椅(T3:曲折调); 益(T4:降调)。因为发音情境或嗓音条件的不同, 同一范畴内部, 具体的声调变体其声学特征并不完全一致, 但成熟的声调语言母语者仍然能依据音位信息将它们与其他范畴的声调区分开。Xi, Zhang, Shu, Zhang和Li (2010)采用了范畴内(within-category)和范畴间(across-category)的刺激来区分声调中所携带的两类信息, 范畴内的刺激只存在声学信息上的差异, 而范畴间的刺激在声学和音位信息方面都不同。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技术可以探究汉语儿童大脑自动加工时隐性的声调感知进程, 已成为近年来研究儿童语音感知的有效工具。关于儿童声调感知的ERP研究证明了失匹配响应成分MMR (Mismatch Response), 包括失匹配负波MMN (Mismatch Negativity)和失匹配正波p-MMR (Positive Mismatch Response)是探测儿童的声调感知的有效指标(Lee et al., 2012; Cheng et al., 2013; Cheng & Lee, 2018)。
成人的MMN通常表现为额中央分布的负成分, 是由偏差刺激的ERP减去标准刺激的ERP得到的(Winkler, 2007), 其潜伏期在100~250 ms之间(N?t?nen, Paavilainen, Rinne, & Alho, 2007), 许多研究发现当被试年龄较小(Trainor, Samuel, Desjardins, & Sonnadara, 2001; He, Hotson, & Trainor, 2007, 2009a, 2009b)或者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之间的差异度较小(Morr, Shafer, Kreuzer, & Kurtzberg, 2002; Kuo, Lee, Chen, Liu, & Cheng, 2014)的时候会出现p-MMR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96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