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20年第6期
编号:1061106
回避与趋近性负性人格特质对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的不同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8日 心理学报 2020年第6期
敌意,1前言,2方法,1被试,2应激强度操作,3实验程序,4心理数据采集,5心血管数据采集,6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3结果,1负性人格特质两维结构的验证性因子分析,2不同强度应激任务的诱发效果,2相关分析
     吕 薇

    回避与趋近性负性人格特质对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的不同影响

    吕 薇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儿童青少年心理与行为健康重点研究中心, 西安 710062)

    本研究考察了回避与趋近性负性特质对不同强度心理社会应激刺激重复暴露的心血管反应、应激后心血管反应恢复、重复应激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并探讨了应激认知评价在其中的作用。167名大学生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中/高强度应激条件中, 连续采集其在基线期、首次应激期、恢复期、重复应激期四个阶段的心血管反应数据。结果发现: (1)无论应激强度如何, 回避性负性特质预测首次和重复应激中较低(钝化)的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 而趋近性负性特质预测较大的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2)重复应激个人资源感知在回避性负性特质与重复应激心率反应之间起中介作用。因此, 回避性负性特质与持续较低(钝化)的应激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相联系, 而趋近性负性特质与较大的应激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相联系, 即两类负性特质均表现出不适应的固化的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 这可能构成了两类不同负性特质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生理机制。

    回避性负性特质; 趋近性负性特质; 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 认知评价

    1 前言

    人格特质与心血管健康及疾病的关系一直是身心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表明, 以负性情绪性为核心特征的人格特质如神经质、特质焦虑、特质抑郁、D型人格、A型人格、特质愤怒、特质敌意等, 与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 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格特质(e.g., for review, Chida & Steptoe, 2010; 黄彦科, 姚树桥, 黄任之, 郭锐, 杨晓来, 2008)。已有研究也探讨了负性特质与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的联系, 以揭示负性特质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理机制。这些研究发现神经质、特质焦虑、特质抑郁等与钝化的应激心血管反应联系(e.g., 彭惠妮, 吴健辉, 孙小方, 关青, 罗跃嘉, 2018), 而特质愤怒、特质敌意等与较大的应激心血管反应相联系(e.g., Brydon et al., 2010)。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认为, 抑郁、焦虑属于动机回避性负性情绪, 而愤怒则属于动机趋近性负性情绪(Carver & Harmon- Jones, 2009)。因此, 根据动机方向, 负性特质可划分为两种不同类型: 回避性负性特质如特质抑郁、特质焦虑等, 趋近性负性特质如特质敌意、特质愤怒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5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