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20年第8期
编号:1061086
群体认同对群际敏感效应及其行为表现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6日 心理学报 2020年第8期
消极情绪,1引言,2实验1:群际敏感效应的本土化检验,1实验1a:现实群体分类中的群际敏感效应,2实验1b:最简群体分类中的群际敏感效应,3实验2:群体认同对群际敏感效应的调节作用,1目的,2方法,3结果,4讨论,4
     宋仕婕 佐 斌 温芳芳 谭 潇

    (1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社会心理研究中心;2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9)

    1 引言

    群际互动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其所属群体的价值评价(Abrams & Hogg,2004)。因此,他人对个体所在群体的看法会影响其自我概念,甚至在群际互动中的情感和态度,更严重的群体污名或消极的群体评价可能会对个体自尊以及威胁情境中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Jetten & Hornsey,2014;Smart-Richman,Blodorn,& Major,2016)。本研究立足群际敏感效应理论,从群体认同的视角考察消极群体评价对个体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理解群际互动中个体的心理及行为反应模式提供支持与参考。

    以往研究表明,对群体的消极评价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Rabinovich & Morton,2010)。不合理的群体消极评价会使群体成员感受到歧视并抗议,对群体间互动产生恶劣的影响(Hirsh & Kang,2016;Mccoy & Major,2003);而恰当的群体消极评价,如对群体不恰当行为或未履行主体责任的批评,却可以督促群体的变革与发展,在推动群体往积极方面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Iyer,Schmader,& Lickel,2007)。内外群体身份(group identity)作为一种重要的提示线索,在群际互动中往往会得到个体优先处理并做出响应(Barsade & Knight,2015;Turner &Reynolds,2011)。研究发现,相比来自内群体成员的批评,人们对来自外群体成员的批评更加敏感且更不容易接受,这一现象被概括为“群际敏感效应”(Intergroup Sensitivity Effect),即“我们说可以,但你不行”,因为来自内群体的批评被认为是出于为群体利益考虑的建设性动机,而外群体的批评则是出于敌意和竞争的动机(Hornsey & Esposo,2009;Thai,Borgella,& Sanchez,2019)。

    群际敏感效应被证明在国家(Adelman & Dasgupta,2019;Rabinovich & Morton,2012)、宗教(Ariyanto,Hornsey,& Gallois,2010)、性别(de Hoog,2013)等多个群体身份背景下都有较好的稳定性。这些研究一致发现,即使是相同的消极内容,来自外群体的评价比来自内群体的评价更能引起消极的情绪、更不公平和更缺乏建设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40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