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21年第2期
编号:263989
小学生羞怯特质预测及语言风格模型构建*
http://www.100md.com 2021年2月27日 心理学报 2021年第2期
词典,维度,个体,1引言,1羞怯及其测量,2文本挖掘预测心理特质,2研究过程,1数据收集,2心理词典修订与特征提取,3特征筛选,4建立模型,3研究结果,1教师评分与学生自评的相关,2小学生羞怯量表修订,3描述统计,4心理
     骆 方 姜力铭 田雪涛 肖梦格 马彦珍 张 生

    (1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北京 100875) (2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 100044)(3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875)

    1 引言

    羞怯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主观体验,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不同程度地感受到羞怯。小学阶段是羞怯特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持续且较高水平的羞怯对学生的社会交往、人格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均具有消极影响。因此,对早期羞怯的测量尤为重要。以往对羞怯的测量主要为自陈量表法和观察法,二者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被试容易对自陈量表作假回答(李亚红 等,2005;骆方,张厚粲,2007),量表法也不适用于长期追踪和动态反映学生羞怯的发展。观察法虽然能够评估个体是否具有羞怯行为,但是难以评估羞怯的认知和情绪体验,这些特征是内隐的,不易被观察到(Leary,1986)。

    基于个体留下的网络痕迹来预测人格品质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Azucar et al.,2018),通过对个体在线数据的挖掘构建预测模型,能够持续输出对被试的评估结果,比如,研究者基于被试在微博上发布的内容构建抑郁预测模型(白朔天 等,2014),从而及时甄别博主的自杀倾向并进行及时干预。羞怯与焦虑和抑郁一样具有较高的内隐性,除非有明显的羞怯行为表现出来,大部分内心有强烈的羞怯认知和情绪体验的个体难以被直接观察到,但是他们的日常用语可能与普通个体存在差别。小学生的作文及日记中包含着其日常学习、生活的真实经历和感受,羞怯相关事件及体验也能够被记录在内。因此,本研究基于小学生的在线作文、日记和评论,拟采用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机器学习技术,挖掘羞怯学生的语言风格,即羞怯学生日常用语中的词汇使用习惯和特点,构建羞怯的语言风格模型,并据此建立羞怯特质的自动预测模型,为实时监测学生的羞怯状况并进行干预提供可能。

    1.1 羞怯及其测量

    Lewinsky (1941)最早提出“羞怯”这一构念,将其界定为一种心理状态:个体极度抑制,感到自卑、被忽略,对自己的感觉与情绪过分敏感,同时伴随有许多常见的生理症状,如脸红、出汗、发抖、说话不流利等;Zimbardo 等人(1975)提出,羞怯是指个体不愿意接近他人,或不愿意进入到被他人关注的、难以回避的情境中,强调了“不愿意”的行为反应倾向;Cheek 和Buss (1981)将羞怯界定为在人际交往的情境中,个体由于感觉到他人在评价自己而产生紧张、害怕、尴尬或困窘的情绪。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羞怯包含了行为、认知、情绪及生理反应多个维度的表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22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