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21年第2期
编号:263990
受欺负与青少年外化问题关系的“健康环境悖论”: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21年2月27日 心理学报 2021年第2期
1问题提出,1健康环境悖论,2受欺负与外化问题关系的“健康环境悖论”,3敌意性归因在“健康环境悖论”中的中介作用,4小结,2方法,1被试,2研究变量,3研究程序,4数据处理,3结果,1初步分
     刘晓薇 潘 斌 陈 亮 李腾飞 纪林芹 张文新

    (山东师范大学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济南 250014)

    1 问题提出

    受欺负是指个体受到力量较强同伴故意伤害的经历,常常具有重复发生性(Olweus,1993)。全世界范围内,约32%的儿童青少年会遭受他人的欺负(UNESCO,2019);我国约1.5%~13.4%的儿童青少年会遭受同伴欺负(Zhang et al.,2016)。遭受同伴欺负会导致儿童青少年出现一系列心理社会适应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等内化问题(Brendgen et al.,2013;Perren et al.,2013)以及攻击、违纪等外化问题(Casper & Card,2017;Sullivan et al.,2006)。然而,并非所有受欺负个体都会产生同等程度的适应问题,个体所处的生态环境可能会影响个体受欺负经历与适应问题的联系(Bellmore et al.,2004;Huitsing et al.,201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欺负、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环境中,受欺负的个体有更多适应问题,研究者将这一现象命名为“健康环境悖论” (Healthy context paradox) (Salmivalli,2018)。然而,在探讨“健康环境悖论”这一现象时,研究者主要关注了班级环境在个体受欺负经历与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等内化问题关系间的调节作用(Bellmore et al.,2004;Garandeau et al.,2018;Gini et al.,2020;Huitsing et al.,2019),而忽视了外化问题这一重要的适应指标。更为重要的是,迄今为止,研究者对于健康环境影响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关系的发生机制所知甚少。鉴于此,本研究以5 年级至8 年级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检验班级环境(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在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间的调节作用,并探讨调节作用的发生机制。

    1.1 健康环境悖论

    班级是儿童青少年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场所,班级成员长期处于同一班级中,有较多互动(曾欣然等,2019),并且受欺负的发生和持续会受到班级中同伴群体互动的影响(Salmivalli,2010),因此班级环境会对受欺负个体的心理社会适应产生重要影响。通常来说,欺负、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班级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环境,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但是,现实却与此不完全一致,大量实证研究发现,在“健康”的环境(如,平均欺负、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班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16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