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21年第7期
编号:263947
中文阅读中无关言语效应的认知机制探究:眼动证据*
关键词:语义,背景,1前言,2实验1:不同背景音对简单句阅读的影响,1研究目的,2方法,3结果分析,4讨论,3实验2:不同背景音对复杂句阅读的影响,4实验3:不同背景音对篇章阅读的影响,5总讨论,1无关言语中的语音属性

     吴三美 田良苏 陈家侨 陈广耀 王敬欣

    (1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 300387) (2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广州 510507) (3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 510631) (4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州 510632)

    1 前言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白学军,闫国利,2017)。在阅读过程中,人们经常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在各种背景声音之下,这些背景音包括音乐、噪声、周围人聊天和打电话的声音等。深入探讨背景音如何影响阅读中的认知加工一直是研究者感兴趣的话题(Hy?n? &Ekholm,2016;Martin et al.,1988;Meng et al.,2020;Oswald et al.,2000;Vasilev et al.,2018;Venetjoki et al.,2006;Vasilev,Liversedge,et al.,2019;Vasilev,Parmentier,et al.,2019;Yan et al.,2017),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有研究发现,言语等背景声音会对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产生干扰,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无关言语效应(Irrelevant Speech Effect) (Hy?n? &Ekholm,2016;何立媛 等,2015;孟珠,闫国利,2018)。关于无关言语效应产生的机制,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语音干扰假说和语义干扰假说是其中主要的两种观点。

    语音干扰假说(Phonological-Interference Hypothesis) (Salamé &Baddeley,1982,1989)认为无关言语对阅读产生干扰是由于言语的语音属性。这一假说的提出基于Baddeley 和Hitch (1974,1994)的工作记忆模型,该模型中的语音回路是一个声学存储库,负责以声音为基础的信息加工和存储,它可分为发音复述装置和语音短时存储装置两部分。当不同的信息被加工时,视觉信息必须先经发音复述装置转换为语音编码之后才能进入语音存储装置,而言语信息可以自动进入语音存储装置,当视觉信息和听觉言语信息的语音编码在语音存储装置中发生混淆时,就会产生无关言语效应(Salamé &Baddeley,1982)。Salamé 和Baddeley (1982,1987,1989)的系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视觉呈现的数字,具有声学特征的无关语音会损害被试对数字 的记忆,而噪音则不会。同时研究者还发现即使被试听到的是他们不能理解的语言,被试也会受到干扰(Salamé &Baddeley,1987),因而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语音会自动进入语音回路,从而干扰视觉呈现项目的编码和复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552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心理学报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