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突发事件中的负性偏向:产生与表现*
源头,1引言,2研究1:网络突发事件源头语篇的文本分析,1目的,2研究设计,3数据收集,4数据分析,5结果,6讨论,3研究2:网络突发事件源头语篇记忆实验,2方法,3结果,4讨论,4研究3:网络突发事件信息传递实验,5总
张 梅 丁书恒 刘国芳 徐亚珍 傅鑫媛 张 巍 辛自强网络突发事件中的负性偏向:产生与表现
张 梅丁书恒刘国芳徐亚珍傅鑫媛张 巍辛自强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 北京 100081)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 201306) (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 北京 100081)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 100872)
在网络突发事件的产生和传播中, 人们往往更关注负面信息的加工和传递, 存在负性偏向。本研究依据事件酝酿、爆发、蔓延阶段的特征, 构建心理机制模型, 通过3项研究分别检验了信息内容、信息加工和信息传递中负性偏向的产生和发展。结果表明, 负性偏向不仅产生于网络突发事件的源头语篇中, 还产生于个体信息加工和人际信息传递过程, 表现为个体对负性词汇更好的记忆效果及更高的辨别力, 以及网民间对负性信息的选择性传递和对模糊信息的负性解读。研究有利于认识网络突发事件信息传播规律, 科学应对舆情危机, 创新网络治理。
网络突发事件, 负性偏向, 记忆, 传递链实验, 文化进化
1 引言
目前,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社交媒体及网络信息传输放大了积聚的社会隐患和矛盾, 造成网络突发事件频发(Xie et al., 2017), 影响民众心态, 给国家网络治理带来极大挑战。直观经验和研究均表明, 网络突发事件中存在负性偏向(Negativity Bias), 例如, 网民更多表达负面情绪、传播负面信息、采取负面行动(张侃, 2015)。然而, 目前相关领域均未说明这种偏向如何产生、发展并推动事件演化。本研究拟构建与网络突发事件发生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心理机制模型, 通过实证研究考察负性偏向的产生过程和表现, 以期为网络舆情治理提供启示。
网络突发事件(Network Emergency)一般被界定为所有网络或现实中发生的、引起网民高度关注和网络参与, 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 其性质为负面(陈业华, 张晓倩, 2018; 阳长征, 2020; 叶金珠, 余廉, 2012; 张侃, 2015)。突发(公共)事件指由突然发生的社会现象引发、牵动社会群体大面积参与、具有强烈争议或质疑的热点事件, 其涉及政治、经济、公共卫生、娱乐、教育、法律等方面(刘小洋, 何道兵, 2019; Panagiotopoulos et al., 2016; Xie et al., 2017)。作为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 不同学科在网络突发事件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各有偏重。信息科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多借助建模、仿真、文本分析等方法探讨相应事件信息的时空演变规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3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