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他人视角的动态信息加工:一项行为振荡研究*
人偶,朝向,面孔,1前言,2实验1:自发性视觉观点采择影响面孔方向判断,1方法,2结果,3讨论,3实验2:自我与他人视角下信息加工的行为振荡,4实验3:自我与他人视角下信息加工的行为振荡:延长时程后的验证,5总
孙 楚 耿海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及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
1 前言
人类作为一种高级的社会性动物,社会互动在其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更加流畅和有效的社会互动,个体在持有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同时,也需要采择他人的观点、理解他人的信念、并认识到他人与自我在观点和信念等方面的不同(Kampis & Southgate,2020;Ereira et al.,2020)。例如,当你发现对面朋友的左侧嘴角沾有米粒,你会自然地提醒他去清理左侧嘴角(尽管在你的视角看来,米粒是位于右侧的),而完成这一互动的前提是你能够理解朋友无法看到你能看到的米粒,并且你的右侧是对面朋友的左侧。事实上,在一个社会场景中,只要有他人在场,个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这种采择过程以及自我与他人的比较,而且这种采择与比较往往是自发进行的(Zhao et al.,2015;Surtees et al.,2016;Ward et al.,2019)。我们在加工自我信息的同时,还会自动、内隐地采择他人,这可能是长期外显社会互动形成的内隐倾向,是社会适应的结果,也为随时发生的外显互动奠定了基础或提供了指导(Seyfarth & Cheney,2013;Bargh & Williams,2006)。
前人指出,对他人视角、情绪、信念等的采择可能是依靠具身的方式来实现的(Gallese,2014),即个体想象在他人的身体中体验他人获得的视觉体验、心理状态等等。研究者们发现,当被试采择他人的视角时,会采取心理身体转移的策略,想象将自己的身体转移到被采择对象的身体位置上(Kessler & Thomson,2010),从而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Ward et al.,2019);在观察他人疼痛、感受他人情绪的过程中,被试也会产生相似的疼痛反应和情绪体验(Dimberg,1987);当观看他人的动作时,自身的运动系统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激活(Naish et al.,2014)。综合来看,具身性加工使个体通过直接模拟他人状态的方式,更迅速而准确地获取他人的观点和信念(Meltzoff & Decety,2003)。研究者们指出,这种加工机制得以顺利实现的关键,在于大脑中广泛存在的镜像神经元(Rizzolatti & Fogassi,2014)。
大脑中存在这样一类神经元,不论个体是在观察他人的特定行为,还是个体自身在进行同样的行为,这些神经元都会产生类似的激活模式,这些神经元又被称为镜像神经元(Rizzolatti & Craighero,200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97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