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23年第9期
编号:568971
犯错者懊悔与受害幼儿宽恕的关系:旁观者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23年9月8日 心理学报 2023年第9期
实验员,1问题提出,1懊悔与宽恕的关系,2旁观者在懊悔影响宽恕关系中的作用,3中国文化视角的考虑,2研究1:犯错者懊悔表现与幼儿宽恕的关系,1研究方法,2研究程序,3研究伦理,4研究结果,5小结,3研究2:不同类
     陈光辉 李一涵 丁 雯 陈 静 张 良 张文新

    犯错者懊悔与受害幼儿宽恕的关系:旁观者的影响*

    陈光辉 李一涵 丁 雯 陈 静 张 良 张文新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济南 250014)

    人际伤害事件发生后, 犯错者的懊悔与受害者的宽恕是修复人际关系的两个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经典行为实验范式, 以139名4~5岁幼儿为对象, 考察犯错者的懊悔表现对受害者宽恕水平的影响, 以及不同类型旁观者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4岁和5岁幼儿均已经能够识别犯错者的懊悔表现, 且对懊悔犯错者的宽恕水平显著高于无懊悔者; 旁观者的存在会影响幼儿的宽恕水平, 且教师旁观和好朋友旁观比陌生人旁观更能降低幼儿对懊悔者的宽恕水平, 更能提升对无懊悔者的宽恕水平。旁观者的存在没有显著提升幼儿对懊悔者的宽恕水平, 这可能与幼儿社会化过程中内化的社会期望(如“以德报怨”)有关, 基于此, 本文尝试提出“社会期望的旁观者激活假说”, 并进行了讨论。

    幼儿, 懊悔, 宽恕, 旁观者, 激活假说

    1 问题提出

    人际伤害或冲突发生后, 一方知悔自省, 另一方既往不咎, 双方才能冰释前嫌、重归于好。犯错者的懊悔(remorse)与受害者的宽恕(forgiveness)是修复人际关系的两个关键因素(Oostenbroek & Vaish, 2018), 且受害者及时准确地感知到犯错者的懊悔意图或行为, 是受害者形成宽恕行为, 进而消弭冲突关系的重要前提。个体主义文化中5岁幼儿已经能够较为准确地感知到犯错者的懊悔意图, 并显示出了更高的宽恕水平(Oostenbroek & Vaish, 2018; Vaish & Oostenbroek, 2021)。然而, 人际冲突与关系修复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可能有其独特性, 受注重人际联结与人际和谐的社会期望与社会化过程的影响, 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个体解读他人行为意图的能力更强, 从而更倾向于宽恕他人(Hook, 2009; Markus & Kitayama, 1991)。此外, 是否宽恕对方的行为决策可能受到其他目睹或参与互动的旁观者影响(Botto & Rochat, 2019; Hook et al., 2009; 张田等, 2012)。

    1.1 懊悔与宽恕的关系

    懊悔是指个体自责所实施的错误行为给他人造成了伤害, 并希望后续做出相应补偿的内在倾向(Brooks & Reddon, 2003)。懊悔既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不断增加自我认识和行为调节能力的重要动力因素(Deem & Ramsey, 2016), 也是主动缓和人际冲突、增加人际合作的重要影响因素(Vaish & Oostenbroek, 202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9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