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端人际压力与FKBP5基因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联合影响:基于发展的视角*
同伴,基因型,1问题提出,2方法,1被试,2研究工具,3基因检测,4施测程序,5数据处理与分析,3结果,1FKBP5基因rs3800373多态性基因型分布,2变量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结
白 荣 高叶淼 李金文 刘 霞远近端人际压力与基因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联合影响:基于发展的视角*
白 荣 高叶淼 李金文 刘 霞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 北京 100875)
本研究采用为期2年的纵向追踪设计, 在436名青少年中考察远端童年期虐待与近端同伴侵害对青少年自伤的相对作用与影响模式, 以及基因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远近端人际压力均能显著预测青少年自伤行为, 但二者的相对作用在青春期不同阶段会发生变化; (2)在全样本中, 远近端人际压力均以“压力放大”模式影响自伤行为, 即高童年期虐待放大近期同伴侵害对自伤行为的预测作用; (3)纳入基因后, 在AA纯合子青少年中仍符合“压力放大模型”, 但在AC和CC基因型青少年中, 影响模式则符合“压力敏感模型”, 即经历高童年期虐待的青少年对近期同伴侵害更加敏感, 在低同伴侵害下自伤得分相对较高。研究结果提示, 远近端人际压力对青少年自伤的特定影响模式因其遗传基因而有所差异。
人际压力, 自伤行为,基因, 压力放大模型, 压力敏感模型
1 问题提出
自伤行为是指个体通过切割、抓挠、撞击或灼伤等方式蓄意伤害自己身体组织的行为(Klonsky et al., 2014), 通常始发于青春期早期(Plener et al., 2018), 并在世界范围内的青少年群体中呈现出高发态势。国际流调数据显示, 大约22.9%的青少年在人生中至少自伤过一次, 18.6%的青少年在过去12个月中曾发生过自伤(Gillies et al., 2018), 在我国这一比例则高达26.9% (Liu et al., 2020)。自伤行为不仅会损伤青少年的身体组织, 还会使其面临抑郁、焦虑、人格障碍、药物滥用, 甚至自杀的风险(Nock, 2010),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五大威胁因素之一(WHO, 2014)。不过, 尽管青春期是自伤行为的易感期和高发期, 但同时这一阶段青少年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大, 也为干预工作提供了潜在的机会窗口(Nock, 2010)。为此, 在青春期考察自伤行为的风险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精神病理学的人际关系理论指出(interpersonal theories of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Rudolph et al., 2016), 人际压力是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互动中产生的自我内部或自我与环境间失调的结果, 是青少年心理病理问题(如自伤行为)的风险因素, 主要来自父母和同伴这两个特定领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5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