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做选择?选择对学龄前儿童分享行为及感受的影响*
母子,动机,条件,1引言,1选择与亲社会行为,2文化与选择,3关系质量与选择对亲社会动机的影响,4合理解释对于亲社会行为的影响,5研究假设,2实验1:亲子关系调节选择自由对亲社会动机的影响,1方法,2结果,3
吴文清 张沁圆 赵 欣谁来做选择?选择对学龄前儿童分享行为及感受的影响*
吴文清1,2张沁圆3赵 欣4
(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上海 200062) (2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教育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87) (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 纽约 NY10027) (4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学系, 上海 200062)
本文探究选择对学龄前儿童分享行为及感受的影响。实验1将儿童随机分配到3个条件(儿童自己选择、母亲选择和主试选择是否分享贴纸), 测量儿童的主观感受以及在新情境中的分享行为, 儿童母亲填写母子关系质量问卷。结果发现, 母子关系质量调节了选择条件对儿童分享感受的影响。实验2采用类似的方法探究母亲选择时是否提供合理理由对儿童分享的影响。发现, 尽管在当下的情境中儿童都遵循母亲的选择, 但在后续的新情境中, 儿童在母亲给出合理理由时比没有合理理由时表现出更多的分享行为。这些结果表明, 母亲做选择并不一定会降低分享行为和感受, 积极母子关系和合理的理由对于母亲做选择时儿童的分享动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亲社会动机, 选择, 分享, 社会认知发展, 学龄前儿童发展
1 引言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表现出的对他人有益的行为(Tomasello, 2009), 对于个体在社会中生存以及获得幸福感起着重要的作用(Hamlin et al., 2007; 杨莹, 寇彧, 2015)。儿童早期是诸如分享、助人、安慰等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Martin & Olson, 2015; Wu & Su, 2014)。尽管研究者们对儿童在早期就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基本达成一致, 但对于儿童亲社会行为背后的动机则存在不同的观点(Martin & Olson, 2015; 杨莹, 寇彧, 2017)。所谓动机是指决定行为强度和方向的一种内在过程(Ryan & Deci, 2000a; Slavin, 2006)。有研究认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源于内在的亲社会动机(Hepach et al., 2013; Rapp et al., 2017; Warneken & Tomasello, 2008; 2012), 但亦有研究者认为早期亲社会行为可能是多种动机因素所推动(如, 他人的期待、声誉管理等)的(Martin & Olson, 2015)。本文将关注选择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以及主观感受的影响。近期针对西方儿童的研究表明, 相比于儿童自己进行选择, 他人的直接指导与命令可能会削弱儿童的亲社会动机(Rapp et al., 201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8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