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学报》 > 2024年第1期
编号:1144021
中国社会中“内卷”现象的个体心理内涵及其特征维度*
http://www.100md.com 2024年1月16日 心理学报 2024年第1期
竞争,1引言,1内卷的概念,2内卷的文化心理属性,3内卷的特征维度,4本研究的核心问题,2研究1:探究内卷的心理内涵——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1研究目的,2研究方法,3研究结果,4小结,3研究2:内卷多维心
     张 雯 潘 超 姚诗铭 朱佳佳凌 东 杨涵淳 徐静莎 穆 妍

    (1 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101)(2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 100049) (3 河南大学心理学院, 开封 475004)(4 南宁泰康之家桂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南宁 530010) (5 爱丁堡大学社会科学院临床健康心理学系,爱丁堡 EH8 9AG, 英国) (6 麦吉尔大学心理学系, 蒙特利尔 H3A 1G1, 加拿大)

    1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经济发展与快速社会转型, 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对个体心理产生的影响(蔡华俭 等, 2020; 黄梓航 等,2021)。近年, “内卷”作为网络流行词之一备受关注,不仅引起人们对劳工生产及学生教育等方面的热议, 同时也引发了学术界对不同学科中内卷的关注(卢晓雯, 2021), 如传播学领域中内卷的内部精细复杂化导致“更为深刻的转型危机” (张静, 卜宇,2021)。尽管如此, 鲜有研究从心理学视角(特别是文化心理学)出发, 探究个体如何感知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及其背后的心理内涵与特征维度。

    1.1 内卷的概念

    内卷(involution)最早由人类学家Geertz (1963)在解释印度尼西亚农业结构变化时提出, 是指一种仅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与扩大生产规模, 而非谋求生产方式转变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具体表现为,保留原有的农业生产模式, 转向愈发极端的精耕细作, 但人均生产效率却未有实质提升。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展, 社会学家进一步引申了内卷概念, 将类似的社会现象定义为“没有发展的增长” (黄宗智,2000; Huang, 2002)。简言之, 内卷与人类所面临的紧迫生存压力和发展需求密切相关。由于某些资源禀赋(如土地、技术等)存在发展局限, 不断增加的劳动投入使生产向精细化与复杂化发展, 但并未改变收益努力比, 进而导致在未能给个体带来回报的同时反而造成了损失, 表现为边际效用递减。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 中国社会的内卷反映了社会结构转变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如评价体系的高度一体化, 这引发了近代社会中青年的社会心态转变, 进而出现了“内卷”这一社会现象(覃鑫渊, 代玉启, 2022)。进一步地, 根据共享现实理论, 个体通过人际沟通获得对群体共同经验的感知(Hardin& Higgins, 1996)。群体共同“被内卷”的感知逐步演化为一种社会氛围, 使人们感受到由内卷而带来的强大压力, 并做出内卷行为(王俊秀, 202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4584 字符